启东创新社会治理,推行“三强化三提升”工作机制,畅通百姓诉求渠道——
强化镇乡村居互动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5月12日,星期一,汇龙镇政府干部龚敏燕没有像往常一样到办公室,而是以网格指导员的身份直接来到挂钩联系的城北村,主持召开每周一次的社情民意分析会。“苏某现在医院接受治疗,目前病情比较稳定。”第4网格员施黄英首先汇报。
一个多月前,施黄英反映了一个情况,她所负责的网格内有一个40多岁的精神病患者苏某,时常在家尖叫,邻居们人心惶惶。苏某父母无力承担医疗费用,只得将其长年关在家中。
在全镇社情民意分析会上,龚敏燕报告了自己搜集的民情。会后,镇民政部门及时反馈:低保户精神病患者入院不仅可以享受普通合作医疗,还能享受民政即时救助和年度医疗救助两项政策。龚敏燕很快将相关信息反馈给村里,又和网格员一起上门,做通苏某父母的思想工作,帮助苏某入院治疗。
网格指导员和社情民意分析会制度是启东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群众工作“三强化三提升”工作机制的重要组成。今年,启东各镇乡、园区、街道从机关干部中选拔优秀工作人员担任网格指导员,每个指导员挂钩一个村,每周与全村的网格员、村干部以及老干部调解员面对面,从村级社情民意分析会上搜集社情民意,再上报至镇乡、园区、街道层面。
从2011年开始,启东根据“地域相邻、人员相熟、文化相近、构成相似”的原则,农村社区以原有村民小组为基础、城市社区以楼栋为基础,按照500人左右设置一个网格,统一编号管理,共划分2263个网格,网格的设置将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到了最基层。
强化机关部门联动 提升综合协调能力
5月16日,启东举行人民调解工作专家库启动仪式。针对当前矛盾纠纷的新特点,启东市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探索建立“专家会诊制”,以攻克重大疑难矛盾纠纷。
据悉,130名首批“入库”者由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政策法规、劳动保障、治安管理、征地拆迁、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涵盖50多种调解专长。
从今年起,启东向镇乡派驻市委工作指导组,每周三下午到镇(乡)开展矛盾协调处置工作,特殊情况在工作日内随访随接。根据“一案一办、共同研究、协调各方、督促检查、解决问题”工作要求,围绕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出谋划策,协助化解重大矛盾纠纷。
5月15日,启东市“正能量加油站”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汇龙镇临江村举行,启东市委宣传部、政法委联手,依托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农民休闲文化广场,通过招募机关部门志愿者,倡导广大机关工作人员发挥专业特长,利用业余时间,回出生地、回居住区、回原工作地,积极开展信息搜集、法制宣传、法律援助、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心理疏导、社团培育、网格服务等志愿服务。
强化市级领导带动 提升示范引领能力
5月13日,启东市委书记徐锋来到他联系的汇龙镇一个经济薄弱村,与农民拉起了家常。
一位老复员军人的遗孀向书记诉苦:现在每月生活补贴只有800多元,自己还是残疾人,听说现在政府给残疾人的补助也有近800元,这个太不公平了。徐锋向村干部了解老人的具体情况后,告知老人:老人现在享有的补贴包括近400元的建国前老党员补贴和480元遗属补助,而重度残疾人员的生活救助金是每月320元。按照国家有关政策,遗属补助和残疾人生活救助金不得同时享受,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
老人听后一下子释怀了。“老百姓是最通情达理的,只要我们把道理讲清楚,把工作做到位,许多矛盾和困难都迎刃而解。”徐锋深有体会地说。
解决群众矛盾,纾解百姓怨气,需要政府部门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东广泛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办百家事、连百家心”的民情走访活动,由市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每月到挂钩联系点,针对联系点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群众关切的民生困难,深化驻点指导,协调解决问题。
5月17日下午,启东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卫锋来到城河新村,了解小区地下管网疏通整治工作成效。“以前一下大雨,居民家的车库进水,化粪池里的粪水外溢,老百姓反响很大,居委会的投诉电话都快被打爆了。 ”城河新村居委会主任赵海娟直言,自从实施了地下管网疏通工程,居委会再没接到过类似投诉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