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各地动态
社区警务会战:传统的回归和补充——访启东市副市长、公安局长黄忠
2014-05-23 17:00:00  来源:江苏长安网

  去年,启东市公安局开展了“三打两防”“打盗抢、除黑恶、防诈骗”等系列专项行动,有力推动了城市平安建设,机关效能建设荣膺全市五星级,综合绩效名列南通县市区前列,总体工作得到了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今年,面对新任务、新挑战,如何进一步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如何进一步提升社区警务工作效能?如何进一步回应群众百姓对平安建设的新期待?近日,南通市公安局副局长、启东市副市长、公安局长黄忠就此接受了记者专访。

  推进平安建设“提档升级”的重要一环

  记者:基于何种考虑,启东部署开展社区警务会战?

  黄忠:今年,我们局党委提出要以社区警务大会战为动力,着力深化与新时期平安建设相适应的现代警务机制,把社区警务会战作为启东公安现代警务机制建设过程中对传统的回归和补充,推进以基层基础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平安建设“提档升级”。具体来讲,就是通过这场会战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是处理好“电话”与“对话”的关系,社区民警要站到群众中去,切实感受到民众疾苦。这解决的是感情问题;二是处理好“上网”与“上门”的关系,社区民警既要面对面,又要键对键,多措并举直面群众,听取呼声。这解决的是方法问题。三是处理好“跑嘴”与“跑腿”的关系,社区民警既要当好群众的“嘴”,敢于为群众合法权益鼓与呼;也好当好群众的“腿”,全力协调解决百姓实际困难。这解决的是社区警务的成效问题。

  提升基层基础战斗能力,构建立体化防控体系

  记者:如何以加强社区警务工作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公安机关打防控能力,构建立体化防控体系?

  黄忠:公安工作的“根”在社区,“基”也在社区,社区民警要做“地基中的钢筋”。近年来,我们局把加强基础防范摆上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位置,着力构建立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挤压犯罪、压降案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完善社区警力常态覆盖与应急联动相衔接的治安防控机制。依托全市15个派出所勤务指挥室平台,坚持社区民警入户进村与视频巡逻相结合,完善社区网格化防控模式,提高街面见警率和管事率;固化社区信息采集维护制度,严格按照“强化源头信息采集和治安动态管控是社区民警的基本职责”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社区警务信息采集、维护、应用和考核机制,为全警信息共享、研判预警、主动防范、整体管控等服务实战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完善社区群众防群治机制,以警务区划分为依托、社区民警为基础力量,广泛动员和组织重点企业的保安、新村基层治保和联防组织、社区保安和民众自发组织联防小组,最大限度地遏制区域内的违法犯罪活动,构建起基于人民群众参与的充满韧性的一张“防控网”。

  坚持民意导向,让“平安建设”成果惠及民生

  记者:新形势下,启东市公安机关如何通过推进“社区警务会战”,有效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黄忠:当前,全党上下深入开展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局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社会平安的新期待,通过部署开展社区警务会战工作,着力解决当前民警与群众接触过程中存在的“抓而不实、监管不力、根基不牢、成效不高”等问题,确保社区工作始终以民意为导向,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平安建设的成果。

  目前,我们局按照“加人、明责、减负、增效”的思路,进一步优化派出所警力配置,社区民警总数必须达到规定要求,把源头信息采集、实有人口管理、治安安全防范、开展群众工作作为社区民警的基本职责,让警力真正沉入社区、融入群众。全面推进派出所分管副所长兼管社区和社区民警进村居委兼职,全局36名分管副所长均挂钩1至3个社区,指导、督促并协助社区民警下社区,135名社区民警全部挂职村居委“副书记”“副主任”,重点推进人口管理、安全监管、公共服务、群防群治等基层基础工作,通过做“细”岗位、做“活”勤务、做“精”基础,不断提升全警社区警务工作能力。同时,我们坚持社区民警入村走访回访机制,通过上门访谈、电话抽访、集中评议、发放评议信、网络互动等方式,邀请辖区群众给派出所和社区民警打分,主动把对公安工作的评价交给广大群众,努力实现“平安建设齐创、平安成果共享”的工作目标。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