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各地动态
苏州园区“线下线上”共护司法“软环境”
2014-05-23 12:30:00  来源:江苏长安网

  4月25日,苏州工业园区法院创建的知识产权司法服务网络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这是全国首个围绕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集司法预警、司法指引、司法咨询、司法公开等资源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

  苏州工业园区法院院长沈燕虹告诉记者,网络平台汇集了知识产权司法指引、司法公开的多种资源,提供知识产权有关的产业调研报告、典型案例、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并提供免费下载,同时提供网上咨询、网上立案和查询案件进程的服务。该平台不仅提高司法资源利用率,实现了法院与企业、群众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知识产权信息交流的互动,而且保障辖区创新活力,提供优质知识产权保护司法软环境。

  服务站:公共资源汇集的初探

  2008年,园区审理的知识产权案件数量仅为15件,到了2013年,增加到201件。案件数量激增的背后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的飞速增长,技术产业化和技术贸易的日趋活跃带了巨大的经济驱动力,同时也带来了知识产权纠纷的激增。

  “我们没有专门的法务,技术人员有的是,但是没有人懂法律,”一位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老总道出了企业的难处,“有时候技术被盗用了,专利被侵犯了,我们也不知道找谁!”面对技术型企业普遍对自身知识产权保护“低敏感”、对侵权“弱抵抗力”的情况,2013年,苏州工业园区法院成立了纳米园知识产权保护司法服务站,成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公共平台的雏形。

  司法服务站采取法院派出法官驻站工作的方式,通过定期走访、发放调研问卷等方式主动征求工作意见;定期开展巡回审判,组织企业旁听庭审,以案说法;定期开展知识产权沙龙,就企业感兴趣的法律问题开展法制讲座。司法服务站运行一年,受到了科技型企业的广泛好评:“司法服务站给了我们更多的底气,”一位机器人技术公司的行政总监这样说,“让我们觉得创新的时候,有人在保护我们的成果!”

  网络平台:司法指引的“ABC”教程

  随着园区生物医药、云计算、创意产业、生态产业等多种创新科技企业的聚集和快速发展,地处一角的司法服务站已经无法覆盖到所有企业。于是,知识产权司法服务平台的网络平台应运而生。

  “我们在走访中发现,很多科技企业因为信息缺失、措施失当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园区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吴海峰告诉记者,“网络平台为这些企业提供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信息,可以说是一部‘启蒙’教程。”

  网络平台汇集了知识产权司法指引、司法公开的多种资源。对于知识产权“零概念”的企业和群众,网站提供知识产权有关的产业调研报告、典型案例、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并提供免费下载。如果需要咨询知识产权案件的信息,网络平台提供网上咨询、网上立案和查询案件进程的服务,企业和群众足不出户可以获悉案件信息。如果需要参与知识产权沙龙,网站的公告栏定期发布知识产权法律讲座、访谈的信息。同时,网站还提供典型案例的庭审视频、庭审直播和裁判文书,通过信息化的司法公开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度。

  软环境:优质司法的镜像

  知识产权是科技企业发展的核心生产要素,2008年,某世界五百强企业在园区设立研发中心时,负责人专程来到法院了解知识产权案件审理的情况,感受了园区知识产权司法保障。“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是一面镜子,映射出司法软环境的好坏。做好知识产权的审判,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的延伸服务,就是提升区域知识产权软环境的最有力措施!”这是园区法院知产庭法官共同的工作目标。

  为使公共平台的服务更具针对性,更符合园区特色,园区充分运用审判资源,建立了定期信息发布制度。发布《企业知识产权防案指南》,提炼总结了100个在司法实践中常见的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问题,并根据法律规定予以回答阐述。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报告》总结近年的审判实践,为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入驻园区,全面了解园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了解园区自主创新软环境提供第一手资料。发布《知识产权纠纷典型案例》,选取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案件,以案说法,并对案例进行了分析、点评,通过这些案例对侵权方或被侵权方起到警示作用。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