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各地动态
沛县535个“好人调解室”矛盾化解工作侧记
2014-05-15 14:40:00  来源:江苏长安网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在沛县却活跃着一支由1070人组成的专门从事民间家务纠纷、家庭矛盾化解的调解组织,群众亲切地称之为“好人调解室”。据统计,仅今年以来,该县535个“好人调解室” 已调解简易纠纷2019起,接受心理咨询3256次,收集上报矛盾信息676条。江苏省司法厅厅长柳玉祥对该县“好人调解室”做法作出批示:“沛县‘好人调解室’做法好。村、社区调解要提倡群众性、多样性。” 

  好人调解室顺势而生 

  去年端午节,栖山镇王店胡楼村发生了一家住户因水管破裂透水造成楼下刚装修的天花板脱落事件,双方发生了激烈争吵,一触即发的群体性斗殴事件随时发生。栖山镇“好人调解室”调解员王建忠闻讯火速赶到现场。“这是一场意外,难道你们这样做就能解决问题吗,要想解决问题,你们都不能乱来。”他首先用语言震慑,尔后安排物业关停掉供水总阀,继而召集双方代表坐下来,在法、理、情上耐心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经过几小时的艰难磋商,终于成功解决了这起因意外漏水引起的赔偿纠纷。 

  说起好人调解室的启动,该县政法委副书记燕守合如数家珍侃侃而谈。“沛县开展“好人建设”多年,已成为誉满全国的响亮品牌,涌现出 “全国道德模范”张公兰、“中国好人”刘庆超等一大批“沛县好人”,形成了广泛持久的集群效应,继而带来全县信访案件连年递减、社会矛盾骤降、无诉社区无诉村居增多的良好势头。“好人调解室”也在此背景下顺应而生。 

  实践证明,“好人调解室”试点建设取得了明显社会效果,同时为综治三级网格化管理平台建设注入了新的内容。该县政法委认为“好人调解室”做法向全县推广的时机已经成熟。经过3个月的筹建,今年初他们在380个村居、100多个居民小  区全面建成了535个“好人调解室”,从民间挑选热心调解工作,有威信、懂法律、善说理的“沛县好人”、离退休干部、有威望的红白喜事理事会成员以及志愿者等1070名调解能人,经培训后走上义务调解员岗位。 

  小组织彰显大作用 

  新近发生在沛城镇歌风一村的民事案件就是很好的例证,徐某被人打成耳穿孔,住院费用6000多元,徐某怀恨在心伺机进行报复。义务调解员朱耿银得知后,第一时间上门做工作,讲明利害关系,规劝徐某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为了彻底化解矛盾,村委会及时与派出所民警沟通,再次联合登门耐心劝说,徐某放弃了采用极端手段解决问题的念头,最终通过法律途径维护了合法权益。 

  好人调解室”是由基层群众认可,在镇村调解组织指导下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民间组织。场所由村委会征求意见灵活设定,既可设在调解员家中,也可设在村居、医院等公共场所,用于调解室的保障资金和工作经费均来自社会捐赠和社会投入。而且不需政府投资,不搞专门场所建设,调剂、修茸后的调解室基本面积均达20平方以上,完全可以满足工作需要。为便于管理与考核,首先统一外观标识、统一办公配置、统一工作台帐,并统一印制了调解员联系卡,方便群众联系。“硬件配齐、人员到位,如何更好地发挥调解员的作用?如何体现出社会和谐的导向作用?一是抓规范,二是抓管理,三是抓培训,”该县法治办主任张正沛如是说。他们按照调解就近、主动上门、村居配合、公安援助的工作原则,每周调度一次、每周汇总情况一次、每周研究工作一次,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将群众身边的细微性、琐碎性、苗头性和日常性矛盾纠纷苗头进行梳理,然后统一工作登记、调解、案结程序;将积存的纠纷问题与突发的矛盾纠纷分解到相应的调解员手中,调解员根据这些资料采取灵活性的上门聊、约访聊等沟通方式,同时兼顾群众参与的广泛性、心理的受众性、接受政策法规的承受性区别对待。 

  细处着手暖心释难题 

  来调解室的群众目的是为解决问题,多数带着情绪而来。调解员首先要做的是为每位来访者倒上一杯水暖暖心定定神。即“四个一”要求:一声问候、一杯热水、一张笑脸、一腔热情。此时,不论吵得面红耳赤,还是打得得鼻青脸肿的双方,一走进矛盾纠纷调解室,听了调解员苦口婆心、语重心长的教育和劝解,异常激动的情绪就会渐渐平息,最终握手言和,高高兴兴地走出调解室。 

  调解室成为化解百姓心结的倾诉点,党委政府延伸联系群众的桥头堡。各镇区高度重视人民调解工作,并将此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该县综治办将“好人调解室”建设工作列入年度综治考核,定期督查进展情况,并加强了“好人调解室” 规范管理和业务指导;制定了一整套调解考评办法,镇区工作指导小组,通过组织观摩学习,业务考核与实绩的鉴定验收提升工作绩效,年底对调解工作影响力大,群众广泛认可的“好人调解室”进行表彰奖励,并参照人民调解卷宗补贴标准进行补贴。 

  通过大调解工作的关口前移,确保了矛盾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化解,把矛盾消除在源头,既收集了社情民意、维稳信息,又宣传了政策法规,不同侧面教育引导群众依法办事,增强了法治观念,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