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工业园区法院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东风”感召下,推出了全国首个集司法预警、司法指引、司法咨询、司法公开为一体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法院与企业、群众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知识产权信息交流的互动,有效提升了辖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软环境。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药、云计算、创意产业、生态产业等创新科技企业快速发展,苏州工业园区专利申请数年均增长50%以上,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全省平均水平5倍。技术产业化和技术贸易的日趋活跃带了巨大的经济驱动力,同时也带来了知识产权纠纷的激增。对此,园区法院推出了覆盖辖区的知识产权司法服务平台,着重突出“五项功能”:
审判延伸功能。定期开展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巡回审判,组织企业旁听庭审,以案说法。在公正、高效审理个案的基础上,探索和制定符合知识产权审判特点和规律的裁判规则,引导企业注重产品独创性,培育品牌意识,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有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指导服务功能。司法服务平台定期发布知识产权法律讲座、访谈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司法保护指导服务,健全适应企业自身运行特点的知识产权自我保护机制。根据各类企业特点,确定重点保护单位,定制“一对一”贴心服务。
诉调对接功能。通过司法服务平台定期与区科技局、工商分局等行政部门举行联席会议,建立知识产权立体保护网络。一旦企业发生知识产权纠纷,及时介入,辨法析理,促成双方达成和解,避免诉讼行为的发生,形成司法保护与行政管理的良性互动。
综合咨询功能。通过司法服务网站定期发布知识产权调研报告、典型案例、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提供网上咨询、网上立案和查询案件进程的服务,企业和群众足不出户可以获悉案件信息。同时,网站还提供典型案例的庭审视频、庭审直播和裁判文书,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度。
宣传普法功能。通过审理典型案件、编发案例报告、编制宣传手册、设置宣传展板、举办法制讲座等形式,加大重视保护知识产权的宣传力度。目前,该服务平台已向辖区上千家相关企业发放了根据审判实践编写的《企业知识产权防案指南》、《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报告》、《知识产权纠纷典型案例》等普法宣传资料。为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了解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提供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