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至2011年,如东两度荣获江苏省“法治县”创建先进单位称号,折射出如东法治县创建工作的铿锵步履;2012年以来,如东再次吹响集结号,朝着江苏省法治示范县的目标奋力迈进!
依法执政汇聚新动力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长期以来,如东把推进县域法治建设纳入县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出台《关于深化法治如东建设的意见》、《2011-2015年法治如东建设五年规划》、《深化法治如东建设重点任务责任分解》;编印《如东县委县政府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制度汇编》;创新发展党务公开体系,开设“如东县委权力公开运行”网站;成立如东县党务政务公开领导组;推行县委常委会、全委会旁听制度;严格县委中心组学法制度;完善依法决策机制,严格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相关程序,重大决策项目应评尽评,已成为如东县委、县政府的议事规则。
依法行政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如东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把加强依法行政的要求落到实处。修订《如东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出台《如东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议事规则》,实施律师顾问制度,举办“请人民评议,让人民满意”民主评议政风行风质询评议活动。
不断规范行政行为,依法履行管理职责。加强以“县政务中心、‘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县级社会管理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形成“三驾马车”合力推进之势:政务中心集中41个部门办理348项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为促进沿海开发,大力简政放权,实施扩权强区战略,将40项县级经济管理权限下放至五大园区;“12345”平台集中受理百姓各类意见、建议、咨询、求助、举报、投诉等事项;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着力整合涉稳部门资源,形成“一办”、“三室”、“十大职能中心”基本构架。
健全行政执法和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建议工作的通知》,编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相关法规汇编》,县法院、检察院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发出司法建议160余份。县依治办联合县法院、法制办等部门,制定相关行政争议联动化解办法,两年来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57件,审结率100%。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公正司法迈上新台阶
政法各部门深入推行“阳光执法”。县法院充分发挥审判、执行职能,结收案比84.97%,案件平均审理天数36.84天,一线法官人均结案116.49件,一审服判率95.6%,全市领先。2013年,受理各类执行案件1909件,执结1651件,执结率86.49%,执结案件标的额74305.24万元;县检察院积极探索“6+1”警示教育新模式,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实现“十连冠”;县公安局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打处绩效居全市前列,全县刑事案件万人发案率为万分之二十三,全市最低;县司法局创新企业守法诚信指数评估工作,被评为全省“四万工程”优秀组织奖,与县委组织部、人社局、编办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所队伍建设的通知》,为全市破解“体制机制难”提供了样本;大调解经验、虚假诉讼案例等被央视等主流媒体报道。
县委政法委从政法各部门办结案件中抽取318件进行自查自评和交叉互查,对评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深化县涉法涉诉联合接访中心机制建设,加强重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化解力度。
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健全涵盖法律援助、执行救助、刑事被害人救助、涉法涉诉信访救助、见义勇为救助等司法救助制度,切实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着力构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体系,提升对律师和法律工作者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强公益性法律服务的力度。
依法治理谋求新突破
与人社、地税等部门联动,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及时缴纳联动监督机制,促使用人单位及时足额缴纳社会养老保险。与地税联动,建立打击涉税犯罪机制,有效防范和打击偷漏税行为,涉税风险预警分析系统被评为南通市2011-2012年度十大法治事件。与药监、工商等部门联动,建立打击制售假、劣药机制,着力维护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与信访部门联动,建立依法治访机制,积极推动相关部门依法解决信访人合法权益,依法打击非访闹访,规范信访行为。完善“两防”工作体系,以防范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社保欠费和弃企逃债为重点,整合金融、税务、人社、公安、法院等机关部门资源和职能,及时预防、化解案件160多起,挽回经济损失2.3亿元。在全市率先成功立案查处两高关于污染环境刑事案件最新司法解释出台后的第一案。
实事工程打造新亮点
紧贴民需,适应民情,精心筛选 “十大法治惠民工程”。
突出源头治理。推进“深化调解,五位一体”工程。建立“控、调、处、扶、监”五位一体新机制。巩固“风险评估”工程,将“稳评”嵌入行政审批流程,实现稳评工作全覆盖。打造“文明交通,平安出行”工程,实现“安全事故、伤亡人数、经济损失”三控降的目标。
突出重点整治。开展“绿色餐桌”工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工作网。创新“和谐海洋”工程,统筹海洋生产与工业经济和谐发展的关系。强化“蓝天碧水、平安化工”工程,做好区外化工企业“进、关、转”三篇文章。
突出服务保障。实施“沿海开发,平安先行”工程,打造沿海开发的治安稳定、和谐构建、执法规范和服务优化“四个示范区”。推进“技防城市”工程,形成快速、高效、领先的县域资源整合共享平台。做实“新型社区”工程,全面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的新型社区服务管理模式。深化“百姓点题,法治实事”工程,把法治实事工程作为推进依法行政、促进公正司法、深化普法宣传的有效载体和系统工程。
法治文化谱写新篇章
常态化开展“普法三宝”、“普法四小”、公务员“5+X”培训等具有如东特色的法制宣传;组织“春晓行动”、“六五普法”百校行等活动;编印《实例说法》手册;制作普法微视频、开通普法微博群;邀请专家开设“新闻舆论引导”、“法治思维与法治政府建设”专题报告会;举行首届如东民间法治文艺调演、十大法治文化剧本评选表彰等。
县、镇、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强。依托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建成南通市规模最大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基地的潘卫成同志被评为南通市2011-2012年度十大法治人物。建成县级法治栈桥,镇区法治文化阵地全面普及。在如东电视台开设每两周一档的《法治天地》栏目;加强法治文化作品创作,40篇优秀作品先后在法治专刊《扶海洲》发表;开展“蠙城之夏”法制文艺巡演,获江苏省第十届“五星工程奖”服务项目奖。
如东法治创建活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充分认可,公众安全感、社会和谐度、百姓满意度、群众参与度“一感三度”指标居全市前列,相关经验做法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报道。
一路坚实的脚印,深深地烙进历史。如东以发展为中心,以民生为根本,扎实推进法治建设,让法治走进人民生活,让幸福落地生根,生动地呈现了法治如东、平安如东、和谐如东的精彩画卷。
一段崭新的征程,徐徐地伸向未来。如东矢志不移,全力以赴,抢抓新机遇,破解新课题,锁定新目标,必将以如椽之笔,续写法治如东、平安如东、和谐如东的恢弘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