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周四的下午,我们走进如东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会议室,9名工作人员正开着会。这是该院自2005年以来的每周例会制度,在多年的摸索与完善中,于2013年,在会议中增添独创的“冬云课堂”,通过轮流讲课的方式,让成员在授课与听课中提高工作能力与办事效率。
会上,工作人员一一讲解一周内收到的案件概况,其余8名人员对案件发表各自看法。由其中一名工作人员负责记录所有人提出的仲裁建议,打印出来后,再由所有人签字。如东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院长单晓滨告诉我们,这些案件都由不同办理人接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业务问题,通过会议的方式,集中人力齐解决,能提高仲裁质量,更好地维护劳动者权益。
每周例会结束后,“冬云课堂”开始。据了解,课堂以该仲裁院的专业能手阚冬云的名字命名,不仅阚冬云讲课,其余成员也每周轮流讲课。阚冬云介绍,在讲课前,必须围绕自己的课题做好幻灯片,通过文字与讲解的方式,更好地将内容渗入。她表示,课堂形式多样,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谈谈自己的办案经验或是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大家参与讨论。
在当天的“冬云课堂”上,阚冬云分享了自己的一个办案经历。2010年,安徽来如的打工者宫某与岔河一纺织企业发生劳动纠纷,由于当事人情绪较为激动,自残一节小指,让整个事态变得严重起来,她与同事立即赶往现场了解情况。刚开始时,宫某对她有敌意,认为当地劳动部门不可能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只会偏袒当地企业老板。阚冬云为此多次与当事人沟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人格魅力让宫某放下内心的敌视与怀疑。“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职责,但要注意不能纵容劳动者无理要求,必须依法办理。”在宫某提出要求企业老板支付他在医院的所有费用时,阚冬云仔细将相关法律条文讲给宫某听,告知宫某,自残的医药费企业无法承担,所有权益的争取都必须合法。随后,她表示,用“菜刀”解决不了劳动纠纷,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有耐心,以理服人。
据了解,如东县劳动人事仲裁院是南通市第一家仲裁院,曾荣获江苏省示范仲裁院称号。去年共受理案件435件,按期结案率达100%,调解率达83%,处理集体争议案件14件,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通过省级质量管理先进仲裁院的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