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苏锦街道“能人库”的登记名册,“经济能人”、“创业达人”、“公益达人”、“美食厨艺达人”、“科普环保达人”、“歌舞达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传统美德代表”等不同类别的能人信息立刻清晰地显示出来,让人对该街道的社区人才管理刮目相看。首批入库有450多位能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都有一技之长。社区居民遇到难事,他们都会无偿提供帮助。
发动群众做群众工作
作为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承载着民主自治的重任。然而,社区在民主自治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居民参与不足、参与主体失衡的问题。如何完善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功能,使居民充分参与自治?怎样才能在城市社区中重建“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氛围?
发挥社区中身怀一技之长并愿意为大家服务的居民的主观能动性,发动群众做群众工作,苏锦街道通过调查摸底,想到了这个“金点子”。74岁的退休老党员周明乐,每逢节假日都会在火车站社区广场上,为邻居们剪头发。55岁的杨宗英平时“好管闲事”,看到有摊贩占道经营,就会上去劝说;看到小区里有人不讲卫生乱丢垃圾,她也会立马上前制止……把这些居民召集起来,动员他们参与社区管理,共同来完善社区服务,建立一个社区“能人库”的想法由此应运而生。
很快,一支“能人”队伍组建起来了。在首批“入库”的450多位能人中,既有平常易见的修锁、疏通管道、理发、缝补等手工技艺能人,也有善长书画、舞蹈、摄影、曲艺等艺术能人,更有精通党务、城管、经济、维稳、普法等与社区建设密切相关技能的专业能人。街道将这些能人根据各自的专长分类登记。居民们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在登记花名册上找到可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能人。
“能人”参与社区建设
“能人库”像一根红丝带,连起了社区居民们的心,促进了新型邻里关系的形成,也促成了苏锦街道对“能人社区”这一新的治理模式的尝试。能人就是居民身边的普通人,依靠他们来为居民服务,最能得到居民的信任和支持。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街道充分调动能人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亮出身份,发挥才能,参与到整个社区建设、服务居民中来。
文体类“草根能人”是“能人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依托社区文体团队,这些能人发挥好自身文体娱乐作用,纷纷开办摄影、书法、戏曲、舞蹈、太极、健身等工作室,为社区居民进行艺术指导和健身辅导。苏锦社区的刘同兴组织成立的“同心合唱队”,从单纯为居民献演发展到进军营、进敬老院,在节假日里为大家献上精彩纷呈、自编自导的文艺节目。
民生类“能人”在社区生活中起到了积极的帮扶作用。这些能人常年为出行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开展理发、义诊、陪护聊天等活动,为居民义务磨剪刀、修理小电器等,深受广大居民群众欢迎。新天地家园社区的龚荣珠曾是一名医务工作者。退休后,她利用自己的专长,义务定期为社区居民量血压、检查身体,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受到了居民的欢迎。
苏锦街道从组建“社区能人库”到形成“能人社区”,充分发挥了社区能人以及社会组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