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检察官,写邮件呢?你这外语水平噌噌噌涨得飞快啊!”苏州市姑苏区检察院干警朱锡轶又被同事调侃了。他为啥被称作“太平洋”检察官呢?这背后有个故事。
大伙刚走,朱锡轶停下敲击键盘的手,微笑盯着电脑上的邮件界面,手里拿着一张有些旧的白纸,纸上的文字大家都不认识,是越南语。翻译告诉朱锡轶,那个越南女孩写的是“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她很感激“无国界工作室”检察官们为她做的一切。想到女孩那张小麦色的脸庞绽开笑颜,朱锡轶和工作室里的青年干警们不由得松了口气。
这个越南女孩今年还不满20岁,住在越南老街省文版县。去年5月上旬,独自在外租房准备高考的她被当地人麻醉,带至我国云南省,几经转手拐卖,被犯罪嫌疑人柏某带至苏州汽车北站。在熙攘的车站,女孩趁人贩买票时逃脱,沿着马路狂奔,最终在火车站南广场成功报警。女孩获救后,暂住于苏州救助管理站。
考虑到女孩远离家乡,举目无亲,且身心备受伤害,面对这起拐卖妇女案,承办该案的姑苏区检察院无国界刑检工作室联合控申处及时启动刑事被害人救助程序。受案时,检察官第一时间为女孩申请了刑事被害人救助金,并积极联系公安、民政部门,前往救助站看望女孩,在翻译帮助下进行心理疏导。女孩回国了,留下了邮箱,朱锡轶想,是不是可以给她写封信,鼓励她回国后淡忘伤痕,重新面对生活。大家打趣朱锡轶管得宽,宽得跨越了国界,于是送给他一个外号“太平洋”检察官。
作为负责人,自从朱锡轶一肩挑起了无国界刑检工作室,就把深化办案效果,美化“老外”的苏州记忆作为新目标,干了许多看似在办案之外,其实又在办案之中的“志愿”活儿。
自从修改后刑诉法将外国人犯罪案件改由基层检察院批捕、公诉以来,姑苏区检察院便承担了苏州市区范围内外国人犯罪案件管辖职能。除正常办案外,无国界刑检工作室还先后促使大使馆与嫌疑人见面4次,取得了良好的办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