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被告人到庭!”随着法槌敲响,陈林元等四名被告人在法警的押送下出现在屏幕上,而另一屏幕上显示公诉人已端坐公诉席。
4月17日,由苏州市吴中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陈林元等四人涉嫌非法拘禁、故意伤害一案在吴中区法院开庭。与以往不同,此次庭审中,法官、辩护人在法院的远程视频法庭,公诉人在检察院的远程视频室,被告人在看守所的远程视频开庭室。人虽未在一处,但通过吴中区检察院、法院共同创设的远程视频庭审系统,三地四方的数据实现了实时多向传输,各方均能看到四方图像、收到四方语音。据悉,通过远程视频庭审在全省检、法系统尚属首次。
记者看到,法庭内装有多个摄像头,全方向、多角度拍摄庭审全景,并将庭审过程同步录音录像;设有多个显示屏,既便于诉、辩、审三地四方间交流,也可向旁听公众显示被告人、庭审笔录等信息;还设有证据展示平台,可进行异地证据展示及质证。
在庭审调查阶段,代表检察院出庭指控的公诉人向被告人连续发问:“公诉人所问问题必须如实回答,你是否清楚?”“清楚。”“你之前在司法机关所做供述是否属实?”“属实。”……视频画面极致高清,语音流畅清晰,三地四方间的交流极具临场感。这得益于系统运用了全国领先的远程视频同步高清智真设备,使屏幕上显示图像和真人相差无几,能真实再现场景,从而实现三地实时影音传播,突破传统庭审模式的空间局限。
整个庭审活动用时80分钟,未出现任何中断,宣布人员组成、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等庭审步骤一个也不少。旁听观众表示:“与传统庭审一样身临其境,生动直观、严谨规范!”
吴中区检察院检察长陈飞告诉记者,远程视频庭审的运用,有效解决了检察院、法院、看守所间路途较远的难题,将公诉人从往返法院、等候开庭等环节中解脱出来,也减少了法警押解被告人的时间,在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的同时保证了押解安全。通过对庭审过程的同步录音录像,检察机关可加大对刑事审判过程的监督力度。同时,庭审笔录对旁听公众的实时公开,对扩大公众知晓权和监督权也是一种有益尝试。
据了解,吴中区检察院全年提起公诉的刑事案件近1100件,远程视频庭审主要运用于简易程序审理的一审刑事案件,占比达70%。在运用时,会充分尊重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适用选择权。正式庭审前,法官会询问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对适用远程视频庭审模式审理有无异议,如有异议,则立即停止适用,重新排期并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庭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