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有难处,“虚拟楼道长”就在身边。在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星辰一社区,有这样一支特殊的志愿队:他们应客观“社情”而生,网络是他们的基础根据地;他们“线上”热情,“线下”活跃,让单调的现代社区充满蓬勃活力。
“我觉得‘虚拟楼道长’就像是一个‘百宝箱’,里面藏满了各种好点子。我们遇到困惑和麻烦,找到他们,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杜女士入住星辰一还不足半年,她告诉记者,因为初来乍到,遇到的问题往往比一般家庭多。“不好意思事事麻烦居委会,经邻里介绍加入虚拟楼道组,一下子有了一个‘智囊团’。”
特殊社情催生“虚拟楼道长”
星辰一是东沙湖典型的“青年”社区,区内80%的居民是80后。想让年轻人更快地融入社区,“时间”成为唯一的难点。“我们做过详细的走访,年轻居民因工作和家庭事务繁忙,很难有时间关注社区生活和动态。”正是在这样的客观“社情”下,星辰一想到了打造“虚拟楼道”的点子。
“迎合年轻人的习惯,利用网络便捷性,通过QQ群等年轻居民普遍使用的新媒体载体,将实体楼道‘虚拟化’,设立虚拟讨论组,让大家在网络上进行即时交流,实现社区与居民、居民与居民的联系。”2013年9月,随着“虚拟楼道”的过渡进行,星辰一“虚拟楼道长”志愿队同步成立。
从党员到物业工作人员,再到全职妈妈;从青年小伙到退休老人……不同的年龄分布和行业跨度在星辰一实现了一次完美搭档。社区内的热心居民纷纷上阵,活跃于不同的楼道讨论组,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日常生活解惑、纠纷调解等多元服务。
谱写和谐社区“交响曲”
虽说是“虚拟楼道长”志愿队,但是队员们提供的服务却一点儿也不“虚拟”。
来自苏北的夏迎现在是星辰一的社区“明星”,而她的“成名路”则是一步步借助“虚拟楼道长”志愿队写就的。会编织毛衣、会做懒人菜,再加上为人热心,夏迎的活跃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线上”,她更积极呼吁居民间的“线下”联动,邀请邻里到家里跟她学做懒人菜,学织毛衣,让寂寞的楼道一天天地充满人情味儿。
“线下”亲子互动
不过短短数月,星辰一的“虚拟楼道长”志愿队无论人数还是质量,都在实现着“扩张”提升。根据居民们的求助帖内容,志愿队成员们不但提供线上解答,更积极参与社区邻里纠纷调解、邻里互助、文明宣传等活动;而从“线上”到“线下”,志愿者们更积极调动本幢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让星辰一的社区生活更圆满和谐。
开启社区管理新模式
创新社区管理,引导居民逐步实现向“社区主人翁”的转型,这一话题迄今仍是园区基层社区不断探索尝试的课题之一。
“其实在星辰一,大家对所谓‘虚拟楼道长’的概念反而比较淡漠,他们更习惯自己被称呼为志愿者。”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从“虚拟楼道长”志愿队成立以后,这就像一个不断散发正能量的“源点”,不断地吸引着更多星辰一居民的靠近。
“率先加入者就像是一个个‘引路人’,他们本身更积极地支持着社区工作。这一来自居民间的力量,不但给社区储备了一支有素质、有能力的爱心志愿者队伍,与此同时,他们更有效地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让居委会与居民、社区与居民达成更好的融合。”由居民引导居民,从而实现社区的自我管理,这或许是星辰一“虚拟楼道长”志愿队更大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