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下午,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非公企业预防犯罪协会志愿者团队聘任仪式在开发区检察院举行。由律师、企业法务及人力资源专业人员、检察官等组成的首批29名志愿者接受了聘书。
据了解,受聘的法务专业志愿者,均为通过律师资格考试或国家司法考试并取得职业资格的专业人员,受聘的人力资源专业志愿者,均为取得国家高级人力资源管理法务师的专业人士,而受聘的检察干警,均为来自一线办理刑事案件和民事行政案件的办案骨干。
近年来,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其“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区位优势、特色鲜明的产业基础、配套完善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前来投资创业,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入驻。据不完全统计,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非公企业有5000余家,占企业总数的99.5%以上。
在非公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和法律知识的欠缺,部分非公企业在资金管理、产品销售等环节缺乏有效的监管,再加上企业职工来自全国各地,人员构成较为复杂,个人素质参差不齐,企业内部职务侵占、挪用资金、侵犯商业秘密等问题时有发生。同时,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大部分非公企业没有专职的法务、人力资源工作人员,也没有聘请法律顾问,常常因不熟悉相关政策法规在经营过程中作出了错误决策,在处理劳资用工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不仅给企业的效益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还对自身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国家法治进程的推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范围内解决涉法问题逐渐成为共识,为促进非公企业依法经营、公平竞争、规范管理,提升非公经济的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2012年7月25日,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与部分有志投身于非公企业预防犯罪工作的企业和人士一起,共同成立了“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非公企业预防犯罪协会”,这也是全国首家经民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在非公领域开展预防犯罪工作的社会团体。
南通开发区检察院出台了一系列指导协会开展预防犯罪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旨在引导和推动全区非公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远离犯罪,不断提升企业“防单位犯罪、防员工犯罪、防不法侵害”的能力。为了全面开展协会的各项工作,协会从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聘请了24名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团,为会员企业免费提供各类政策咨询和法律服务。南通开发区检察院还与南通大学分别成立了法制宣讲团,到各会员企业开展法律宣讲活动。
协会成立一年多来,各会员企业依法经营管理的理念明显增强,学法用法守法的积极性明显提高,预防犯罪工作的能力明显提升,会员企业也由最初的64家发展至322家,在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省内外多家检察院来南通开发区检察院交流学习,江苏省检察院调研组专程来通调研,工作经验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转发推广。
随着协会的不断发展壮大,当前急需一批熟练掌握法律技能、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自愿投身服务企业公益活动的法律专业和人力资源专业的有识之士。为此,南通开发区检察院指导协会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组建了法务专业和人力资源专业两个志愿团团队,均为公益服务性质,在服务非公企业过程中不收取任何费用。协会志愿者团队的组建,旨在进一步规范、指导、帮助非公企业解决在生产发展中遇到的劳动用工、商事合同等涉法事务,为其生产经营提供长期的、专业的、多方位的咨询和服务。志愿者团队的服务内容包括矛盾纠纷调处、向有关职能部门提交调研报告、指导企业健全完善内控机制、开展法律政策咨询宣传等,重点发挥专业志愿者在调处涉及非公企业民商事纠纷方面的积极作用。
南通开发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邹建华表示,检察机关牵头聘请协会志愿者,一方面可以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涉及法务、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使在企业遇到类似问题时,第一时间获得专业帮助、第一时间提出解决方案、第一时间制定防控措施,提升非公企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协会志愿者的服务工作,及时发现、搜集、汇总影响非公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诸多瓶颈与障碍,及时提交相应职能部门加以改进和完善。
南通市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检察处处长李鸣表示,南通两级检察机关中,从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人员仅22人,其中7人还要兼管其他事务。聘请社会志愿者参与预防犯罪工作,可有效弥补检察机关专职工作人员偏少的缺憾,此举与香港廉政公署专职人员与大量社会义工协同工作的模式类似,值得在其他地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