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各地动态
小法庭里亮点多
2013-12-13 11:13:00  来源:江苏长安网

  位于东台最南端的唐洋人民法庭是名符其实的“老先进”,从成立至今,该庭先后获得江苏省“最佳人民法庭”、“规范司法行为示范点”、盐城市“十佳政法单位”等殊荣。然而,奋发向上的唐洋法庭干警在事业的道路上没有丝毫懈怠,今年以来,该庭共审结各类民商事纠纷400余件,无一发改、无一信访,审判质效指标名列东台市人民法庭前茅。

  “每周一话题”传承“唐洋精神”

  12月9日,星期一。和往常一样,该庭干警打开法院综合信息系统时,庭长徐刘根发来的信息便映入眼帘:“各位同志,本周的话题是朱长青同志提出的‘如何在调解中控制自己的情绪’请大家认真思考,周五进行讨论。”

  这是唐洋法庭的“每周一话题”活动,具体来讲即每周由所有干警轮流确定话题,在周五庭务会上由干警集体讨论。话题由干警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自我发现和提取,比如“如何把握当事人心理规律”、“什么是健康工作法”、“如何写出优秀司法建议”等,而讨论形式则自由活泼,鼓励干警畅所欲言。

  这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唐洋法庭的一条不成文规则。徐刘根主持法庭工作之初就敏锐地发现,法庭6名干警有4名是80后,他们都受过正规的法学教育,理论知识非常丰富,但是,审判实践中更多需要的是能实际运用于审判的实践知识,这需要对法律条文的掌握和法律思维方法的学习,而这些恰恰都是青年干警的劣势所在。如何尽快让他们的书本“潜能”转化为执法办案的现实“生产力”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审判是第一要务,而干警则是第一要素。只有将干警的问题尤其是思想深处的问题解决了,才能推动审判质量的提升。”徐刘根对人才培养颇有心得。得益于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不断创新,唐洋法庭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人员如何调整,“讲团结、比奉献、守纪律、求实效”的“唐洋精神”每一位干警始终铭记在心。

  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常抓不懈的切磋交流,助理审判员小储迅速成长为审判能手,年结案百余件,挑起审判业务的“大梁”;去年刚刚招干的汤小青也能牛刀小试,已经独立调解案件20余件……

  “土方子”把准了审判脉搏

  送达作为案件审理最基础的一环,也是令法官们最头疼的一环。受农村人口流动性增多和当事人规避意识增强等因素的影响,送达难题一度困扰着基层人民法庭。

  办法总比困难多。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储鹏杰很快意识到,夏天白天长、温差大,农民一般都是早晚下地,中午纳凉休息,部分在外务工者则是晚上回家。发现窍门的他,当即向庭长“谏言”:应当避开农村居民外出的高峰期,选择在中午和晚上集中上门送达。

  储鹏杰的建议很快被采纳。从此,在太阳最火辣的时候,在万家灯火的时刻,法庭的干警还奔波在送达的路上。“看到法庭的法官这么晚还来到我家做工作,我在惊讶、感动的同时,也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一位赡养案件的被告在法庭干警上门送达做工作后,迅速与母亲达成调解协议。

  送达的细节是该庭狠抓审判质效的缩影。法庭要求所有干警认真研究庭审艺术,规范庭审流程,着力提高庭审水平。对待法律文书的要求则近乎“苛刻”:必须从文书的第一页第一个字仔细看到最后一页的最后一个字,做到没有推敲、没有交流、没有核对均不签发,要打造“满分文书”。

  有付出才会有回报。正是这些“土方子”和“老办法”,为唐洋法庭的审判质效提升起了很大作用,同时,这也让干警在联系群众中开了眼界,历练了本领。

  “道德评议”有效化解信访

  在法庭的巡回审理中,邀请当地具有较高威信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组成道德评议小组,从道德的角度对案件和当事人的行为进行评议,促进案件的调解。这是唐洋法庭融情于法、吸收社会力量参与调解的又一创新举措。

  李某、何某两家是邻居,沿河而住,对外唯一的出口就是一座两米宽的小桥。后来靠桥边的李家建鸡舍,导致以开农用拖拉机为业的何某无法正常进出。双方为此闹到法庭,最终李家被判向后两米建鸡舍。哪知,随着河岸渐渐被侵蚀,何某的农用拖拉机仍很难通过。此时,李某以履行判决书为“挡箭牌”,再也不愿退让半分。这下,何某的生计又受到很大影响。因此,他从村里找到镇里,又闹到市里。一时,毗邻的两家人对立情绪愈来愈强烈。

  解铃还需系铃人。镇分管领导请法庭出面协调,徐刘根考虑到这是一起邻里间因小矛盾激化的信访案件,决定采用道德评议方式化解。评议开始后,评议员从以和为贵、远亲不如近邻等传统观念的角度力劝两家互谅互让,从而为调解奠定基调,也使双方渐渐敞开心扉、共同寻求折中的方案。

  最终,在法官主持下,双方接受众人的劝说和协调,达成调解协议:基于鸡舍建造成本并不高,重建费用由何家承担三分之一,李家承担三分之二,重建时由何家出人帮忙李家做小工。

  “将大部分矛盾化解于村居,节约诉讼资源,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有效维护社会稳定,这一方式确实可行。”省高院党组成员、审委会专职委员谢国伟对该机制给予高度评价。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务实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唐洋法庭必将收获更多的成功和喜悦。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