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政法部门坚持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及时反映社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摆正和理顺“三个关系”,即畅通表达渠道与维护党的权威关系,维护司法权威和解决实际问题关系,开展集中治理与监理长效机制关系,在探索创新处理涉诉信访案件过程中,采用“联动、释明、回访、听证、疏导”等方法,有效破解涉诉信访难题。近年来化解各种疑难涉诉信访案件46起,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联动调解 真情感化
为使涉诉信访案件避免进入诉讼程序,在立案前筑好一道筛网,采取部门联动诉前调解,有效提升了案件调撤率,实现息讼止纷、案结事了。
戴南镇戴泽村根据集镇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于2003年进行了土地流转,“土地来入股,按股享红利,农民当地主,照常拿直补。”可去年2月,村民刘某却要求返还2.1亩承包地提起诉讼。这将涉及大面积调整以及不具备调整条件等一系列问题,市法院成立由立案庭、驻院调解室及市农办组成联合调解工作组进行诉前调解。针对刘某中风后行动不便、言语不清,委托的单身长女已年近半百,且情绪偏激,欲越级上访等情况,对刘某父女多次耐心疏导,并九下戴南,真情感化,当事人这才说出了诉讼的真实原因,只为发泄与现任负责人陈年隔阂的憋屈。提交撤诉申请时,刘某用肢体语言不断重复着“对不起”以表示歉意和感激之情。
释明法律 积案融化
针对涉诉信访案件,不是简单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裁定驳回,而是从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的要求出发,通过院长接访、承办人接谈和驻院调解室调解等多层面调解,对当事人进行法律释明和耐心疏导,将积案融化。
严某在1996年-1997年承包经营期间,与某中心发生财物损害赔偿、民间借贷诉争,不服一审二审裁定、判决,因此信访也就一直没有消停。去年5月,严某以要求某中心偿还其代偿的10余万元集资款为由提起诉讼。立案审查后,通过多层面诉前调解,法律释明,同时与这家中心及其主管部门多次沟通协调,并在市委政法委主持下形成《会办纪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面大红锦旗道出了当事双方的心声,对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耐心疏导的工作艺术深受感动,一起时隔15年之久的“老大难”终于画上了句号。
回访跟踪 难题钝化
逐案化解,落实责任,专题会办,逐一通案。案件责任人、业务部门分别汇报未化解原因和案件评查情况,确保审判程序、证据采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上合法有效。案件承办人主动走近信访人,以体贴入微的工作热情,溶解信访人累讼引发的抵触情绪,将难题钝化。
原告徐某于2002年9月在被告吴某承包的造船厂做油漆工时发生爆炸事故而严重受伤,经住院治疗下肢切除,花去医疗费20多万元,司法鉴定为二级伤残。考虑吴某履行能力有限,且原告家庭困难,经多次协调,给付原告6万多元,并协助其办理了低保。2009年9月,民政部门鉴于原告已享受病退而取消其低保。原告因此多次无理取闹,欲越级上访。市法院多次与民政、残联沟通,为原告落实了定期残疾生活补助。“三解三促”回访时发现徐某三代同居在面积较小、楼层较高的商住楼,便及时与住建、镇及社区联系,帮其申请了底层廉租房。徐某夫妇感动得热泪盈眶,“政法部门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啊!”
听证申辩 质证教化
涉诉信访案件,既有要求合理但政策难以适用的一面,又有要求苛刻使问题难以解决的情况。对此区别个案特点,采取听证申辩质证,教化当事人停访息诉。
老圩乡潘王村刘某于2001年1月,在参与农网改造施工过程中坠落受伤,经认定为工伤。2003年7月,劳动仲裁裁决兴化供电公司支付刘某医疗费、工伤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45844元,并终止其与供电公司劳动关系及工伤保险关系。刘某不服,提起诉讼。泰州中院、省高院分别作出裁定和书面通知。刘某便开始上访、缠访,赴京上访的脚步也没停过。通过多方思想转化工作,考虑其致残后生活困难,帮其办理了养老及医疗保险,刘某在领取了26万元补偿款后,却多次伙同他人集访、串访。对此,决定在全市召开首例涉诉信访案件评议会,采用法律释明、集体听证和群众代表评议。最终参与听证的142名各界代表全票通过刘某必须息诉息访,否则按规定予以严肃处理。电视台播放后社会反响也很强烈,普遍认为这是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刘某通过听证,大受教化,慑于法律威严和舆论压力,终于息诉停访。
疏导为本 真诚劝化
在化解涉诉信访案件过程中,确立“人为本、法为准、理为先、让位贤、和为贵、谐为美”的理念,通过耐心疏导真诚劝化,千方百计解决当事人有理或部分有理的诉求。2008年月,任某依据已生效的民事判决书申请对章某民间借贷一案执行,任某以房屋评估价接受了章某名下的407室商品房一套。时隔半年,章某的家属戴某向法院提出执行异议,称本案所涉债务是章某个人债务,被执行之房是其唯一住所,不应强制执行。泰州中院经审查认为,所执行房屋是章某与戴某共同财产,应作为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欠债务的清偿财产,裁定驳回了戴某的复议申请。此后,戴某不断向省高院及有关部门信访和上访。化解工作小组经深入调查,了解到戴某确实无房居住,便从人性化出发,多次对戴某及其亲友耐心疏导劝化,同时提请市委政法委、相关部门协调解决了戴某住房资金6万元,最终这起涉诉信访案件得到了妥善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