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被派驻海门某公司任法制副经理的民警邢卫全,向公司提出适量配备保安,进一步加强门卫、值班、巡逻等建议,马上获得认可并迅速落实到位。邢卫全说,以前是“遇事管事”,现在是参与其中并发现问题。
“进村入企大走访,不是一走而过,而是要真正走进百姓中间、车间里头,也不是摆姿态作秀,而是要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海门市副市长、公安局长张炎说,自2009年民警驻村入企后,大量的矛盾和治安隐患在车间厂区和田间地头得到了消化解决。如今,一批知名企业相继在海门落户,“平安海门”成为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
露头就打,向“李鬼”“恶霸”说不
“衷心感谢你们为我们企业挽回了经济损失。”不久前,上海水星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法务部总监殷秋生专程到海门市公安局表达谢意。
随着一些家纺业知名度的不断提高,一些不法分子长期盘踞在水星、罗莱、恒源祥等大型家纺企业周围,以假冒注册商标的犯罪手段向全国各地大肆销售假冒商品,涉案金额达6000余万元,扰乱了家纺市场正常运营秩序。
了解到相关情况后,海门警方成立专案组,经过长达3个月的缜密侦查,一举将涉案的8名犯罪嫌疑人抓获。
海门“黑车”违法经营曾一度猖獗,尤其是物流园区春运期间的“抢客”现象严重。河南夏邑籍一团伙霸占客车营运线路,不断寻衅滋事与其他客运商发生冲突,将老板和司机打伤,砸毁部分车辆,造成恶劣影响。
随后,警方迅速成立专案组通过调查走访、暗插卧底等多种手段,从外围搜集证据后,依法对7名主要犯罪嫌疑人进行了打击处理。
整治非法营运维护市场秩序,只是海门警方维护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警方针对各类涉企犯罪行为,实行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包破案“三定一包”措施,坚决一查到底,绝不姑息迁就。
靠前服务,企业发展警方铺路
“有警方做后盾,我们投资很有信心。”上海机械施工公司党委书记蔡荣华介绍,从项目落户开始,派出所就协同有关部门,主动上门服务,认真排查火灾、事故和治安等隐患。
海门警方把服务江苏海工、宝钢物流、中远重工等大项目建设作为中心工作,成立了服务大项目建设与发展办公室,主动做到亟待解决问题立即办、老大难问题主动办、普遍性问题上门办、政策性问题公开办、短时难以解决问题跟踪办。
今年以来,警方对外来人员进行详细登记,掌握每名工人的基本情况,在大企业中建立了标准化驻企警务室和重点服务对象档案,针对工地极易多发盗窃案件的特点,组织民警对施工现场及周边日夜巡查,严查特种行业,堵塞销赃渠道。去年初,警方一举打掉了以张某等为首的6人犯罪团伙,追回被盗钢铁等建筑材料30多吨。“出入有境,服务无境。”海门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处主任梁建斌介绍,对于海门企业在国外的施工项目,警方还建立了境外安全分析研判预警制度,发布企业投资国家和地区风险提示,建立出国目的地风险等级评估体系,向有关企业发送风险提示信息,分析国外存在的不稳定因素,研究工作对策。“你发展我们铺路。”梁主任对此作出了非常形象的比喻。
解难分忧,变“皮球下水”为“水乳交融”
海门市液压件厂原是一个拥有雄厚资金、人才实力的老牌支柱企业。因为经营不善,2011年面临改制重组。原来28名股东变由1人掌舵持股,20名职工每人有5000元的原始股,曾一度因“分家”结算盈利上产生分歧和纠纷。
为及时帮助厂方化解矛盾,局领导带领城中派出所民警多次走进该厂的股东和职工家中,挨家挨户做工作。
当了解由于企业资金周转不开导致工资不能按时发放和个别职工生活困难后,全警上下迅速行动起来,纷纷热情伸出援手,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的方式,与困难职工结成帮扶对子,捐款捐物达3万余元。公安民警的真情深深打动了广大企业职工。最终,该厂改制重组顺利通过,企业走上了全新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