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金牌老舅妈”,这里有“十佳群众工作能手”,这里还是南通市长安建设先进单位,这些荣誉见证了海安县检察院的群众工作成果。谈起该院群众工作的方法,用人民监督员田旻的话说,“海安县检察院运用‘乡土规则’,做群众工作,就好比庖丁解牛,找准了群众工作的最佳切入点,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环节,做好乡土人
海安是农业大县,这里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传统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乡土规则”在海安人身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做群众工作,你如果连群众语言、风俗习惯都不清楚,只讲法律法规,群众很难心服口服。”海安县人大代表蒋万仁在该院评议检察工作时提出如上意见。院领导班子深知这一难题,全院96名干警中,青年干警占41人,绝大多数是从校园直接进的机关,其他人员中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不足一半。抓好学、练、赛三个环节,补上“乡土社会”这一课,成为院领导班子的共识。
“年纪大的想不通,就要通过家里的少年伢儿,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这是城东镇上湖村党支部书记丁邦林在乡土论坛上给检察干警辅导群众工作方法。为解决干警群众工作实践经验不足的难题,该院专门开设了乡土论坛,每周六邀请村镇干部、社区工作人员、乡镇司法所工作人员等乡土行家,走进检察院畅谈农村风土人情、群众思维特点、基层工作方式,用原滋原味的乡土培训,帮助干警掌握乡土规则,尽快熟悉基层、了解群众。
在此基础上,该院大力度推进异岗练兵、岗位竞赛,用群众工作岗位锻炼队伍,用模块化的训练竞赛方式挑选群众工作能手,10余名干警先后获得“金牌老舅妈”、“十佳群众工作能手”、涉检矛盾化解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和谐劳动关系检察室、法制教育实践基地等群众工作载体得到全国社会管理创新典型培育中央蹲点指导组、省市检察机关领导的肯定。
三步行,走好乡土路
“各位农户,你们好,最近我院办理了多起集资诈骗案件,请大家谨慎对待身边高息借款的诱惑,谨防上当受骗。”7月下旬,海安县曲塘镇养鸡专业户吉大爷的手机收到了最新一期海检手机报。这是该院今年最新推出的一项检务公开举措,通过借助电信通讯系统,根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基层群众等对象的不同,分别编发检察资讯、反腐动态、防范盗窃、诈骗、知识产权犯罪等检务信息。
8月2日,海检手机报短信平台出现了吉大爷发来的短信:“感谢检察官的提醒,前几天我就差点把钱借出去了,多亏你们的及时提醒!”副检察长秦建军描述手机报的作用:“手机报就像一条邮路,一头连着群众,一头连着检察,群众的需求就是邮差,只要需求在,邮路不停歇。”
其实,除了手机报,该院还综合运用举报宣传周、法律服务日、检察开放日等手段,主动亮出身份、亮出职能,套用该院群众工作实施方案中的一个词,这叫“亮形象”。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两个词,叫做“进基层”、“勤走动”。他们把这三项作为遵循乡土规则、走好乡土路的三个步骤,先是“进基层”,把3个乡镇检察室和7个专业检察室设置在群众身边,完成了检察机构在基层的有效布局。最后是“勤走动”,3年来,他们用法治热线、举案说法、校园法治零距离等遍及全县所有区镇的100余场专项活动,让人民群众逐渐了解检察、熟悉检察。
“三大员”,办好乡土事
熟悉海安县检察院群众工作的人都知道,该院有“三大员”。首先出场的是群众合法权益的“守门员”。“这是全市首例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涉及工人117名,拖欠工资37万元,工人情绪激动,正在四处上访。”公安侦查人员电话告知该院。副检察长王骅迅速召集分管部门开会,她在会上的最后一句话是,只要涉及群众利益,我们就要坚决当好“守门员”。随后,该院迅速成立类案侦查指导组、办案组、案后综治组,实行全程一体化办案机制,成功追回欠薪;案后综治组联合公安、法院统一发放欠款,后续开展涉企法律风险防控,指导企业依法经营,防止欠薪入罪。三管齐下,这起涉及人多面广的棘手案件得以顺利平息。
除此之外,海安检察院还有两大员:涉检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和民生产业发展的“服务员”。这三大员虽然各司其职,但作用都是一样,办好乡土事。该院紧扣群众需求,找准检察服务基层群众的有效路径,把做好群众工作的落脚点定位在立足职能、办好乡土事,让人民群众通过实实在在的乡土实事,切实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和检察官的温暖关爱。今年以来,该院共办理各类乡土实事120余件,为基层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500余万元。
做好乡土人、走好乡土路、办好乡土事,是海安检察院的群众工作法则,他们在守住“乡土规则”的同时,也赢得了全县群众的心,群众满意度测评逐年上升,稳居全县前列,该院也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我们的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