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各地动态
无锡新区“六五”普法巡礼
2013-09-02 10:11:00  来源:江苏长安网

  至德,孔子谓泰伯。泰伯,吴文化始祖。至德故里,吴文化发祥地的无锡新区。 

  物换星移,薪火相传。上下三千年,依旧太湖美。如今,在这片生机盎然的沃土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举,尊法与尚德齐飞。尤其是“六五”普法实施以来,从主管部门到专业法部门,从各级党政领导到普通工作人员,人们自觉遵循“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的原则,齐抓共管,密切协作,相得益彰,谱写了一幕幕生动的普法画面,浇灌出一朵朵盛开的普法之花,飘逸着一阵阵普法花香,把泰伯描绘的“清明上河图”装点得分外妖娆 

  普法理念――执著坚定 

  开展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六五”普法规划》,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是党工委、管委会以及各级领导始终执著坚定的理念。每年,党工委坚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六五”普法,将此纳入到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综合考核体系。2012年,市委常委、党工委书记许刚在调研司法行政工作时,就如何深入推进“六五”普法、促进全区法治建设作了重要指示。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的职能作用,先后召开5次会议,就如何深化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知晓率作出了一系列部署。2012年,组织发动区、街道和村(社区)三级联动,集中开展了12项具体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进村(社区)入户活动”,把“六五”普法推向了高潮。“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期间,坚持组织开展覆盖广泛、影响广泛、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2011年,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消费安全、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五类安全”主题宣传活动;2012年,组织发动全区25个机关部门、近百位工作人员深入各街道,开展了六大广场宣传咨询活动,在全区社会和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收到了良好的法治效果。为确保“六五”普法顺利实施,区财政投入61.3万元、街道财政投入90余万元,为开展活动、编印教材、繁荣法治文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领导干部坚持带头学法,坚持落实中心组集体学法、法制讲座、法制辅导报告、学法考试和学法登记“五项制度”,共举办集体学法、法制讲座各5场次,法制辅导报告、警示教育各3场次,法治论坛、学法考试、学法登记各2场次,带动和促进了其他重点对象学法。公职人员每年都参加不少于2次的集中学法培训、3场次法制讲座和1次学法考试,行政执法人员参加不少于2次学法培训、2次学法考试和6次法制讲座,60个学法课时得到有效落实。充分发挥新市民服务中心、村(社区)新市民法制学校的功能作用,充分调动新市民普法讲师团的积极性,坚持将《新区普法》报、《新市民学法维权手册》、《法律援助爱心卡》发放到工地、工棚,坚持将“农民工学法活动周”落到实处,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每月有组织、有活动、有场所、有教材,经验做法得到省市机关充分肯定。以“税法宣传月”、“环保宣传月”、“安全生产活动月”、“知识产权保护活动月”为契机,充分发挥“纳税人之家”、“知识产权保护论坛”、企业职工书屋等平台作用,组织发动律师、专业法部门,组团开展法律服务企业转型升级“三百一千”、“双百一千”活动,“外企普法‘13’模式”荣获了首批“无锡市法制宣传教育品牌项目”。着力构建职能部门、学校、村(社区)、家庭“四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模式,坚持开展有创意、有创新、有看点青少年法治实践活动,每年寒暑假,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就成了无锡教育电视台、无锡日报、江南晚报记者竞相报道的热点 

  普法浪潮――彼此起伏 

  专业法宣传月月相连形成了自觉和习惯,部门联动、上下互动形成了默契和优势。食品安全、生产安全、未成年人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比肩接踵、环环相扣。201238日,10多个部门在旺庄街道春潮园小区举行“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月”活动启动仪式,前来咨询法律法规和领取宣传资料的百姓络绎不绝。“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工商、物价、质监、食安办、信服局、司法分局在乐购超市开展消费维权活动,为众多咨询、投诉及寻求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的消费者提供了服务。65日,环保、城管、交通、公安等部门在新之城广场举行“环境宣传月”启动仪式,上千市民驻足。610日,食安办会同地经、质监、工商、城管、公安、卫生监督等部门,在新地假日广场举行以“共建诚信家园、同铸食品安全”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周”大型广场宣传活动,展出展板140余块,发放宣传手册1000余册,解答咨询300余人次。69日,安监委在梅村街道新梅广场举行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各成员单位悉数参加,通过展示“生产、建设、交通、消防、质监”五类安全80余块展板,向广大居民、农民工发放宣传资料,解答咨询,以及举办法制小品表演和安全知识抢答活动,场面火爆,观众比肩接踵831日晚,社事局、信服局会同江溪街道,在太湖花园一社区举办“当家易”杯食品安全知识竞赛,现场围成了“不夜城”。9月份,政法办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千名政法干警大走访”活动,公检法司等政法各部门1000余名干警全员出动,深入各村(社区)和居民家中,面对面交流、解答咨询、发放宣传资料,受到广泛赞誉。1221日,在知识产权行政司法保护工作座谈会上,科技局、社事局、信服局、工商分局、公安分局、检察院、法院、法制办、政法办负责人济济一堂,就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了广泛交流,给与会企业家以很大的启发。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坚持开展主题宣传活动,2011年,开展了“新市民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系列活动;2012年,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进村(社区)入户”活动、“法护蓓蕾”青少年系列法治实践活动;2013年,在全区中小学生中继续深入开展“法护蓓蕾”青少年系列法治实践活动。每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之际,司法分局“推波助澜”,组织协调全区各部门上演了一幕幕法制宣传“交响乐”。全区共举办法制讲座、广场法律法规咨询、法律法规培训、法治论坛、法治电影放映、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文艺演出等各类活动达1200场次。 

  普法浪花――美丽绽放 

  主题活动有创意,方法手段有创新,浓缩了新区“六五”普法以来的法制宣传教育,独创、首创的普法浪花美丽绽放、争奇斗艳。2012年,在全区中小学生中开展“法护蓓蕾”青少年系列法治实践活动,16项内容样样有看点,开设青少年网上法制书屋、组织入学新生进行“争当遵纪守法好学生”“十不”承诺签名、举办青少年行为规范是非大家谈以及法制厨艺大餐比赛,青少年学生广泛参与,老师家长普遍支持。特别是112日,成功举办“传承吴文化 弘扬传统美德”《弟子规》朗诵比赛,把“法护蓓蕾”青少年系列法治实践活动推向了极致和高潮,无论是场景布置、着装道具、灯光音响、演员阵容、舞台表演、配乐朗诵和艺术效果,均给人以浓郁的艺术享受和强烈的心灵震撼,有评委感叹:“简直就是童真、童趣的艺术享受!”2013年将举办首期高考生暑期法治夏令营,“法在我心中”主题班会;“法助我成长”手抄报制作比赛;“小手牵大手 把法带回家”家庭法律知识竞赛;倡导撰写学法笔记;“守护童心  阳光法援”爱心名片发放活动,以及举办“我是文明小交警”体验活动等,将使青少年法制教育开展得更加生动活泼、趣味盎然。2012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的“法制宣传教育进村(社区)入户”系列活动,其中,挨家挨户发放宣传资料、有奖征求法制宣传教育意见建议、有奖征集法制春联,以及举办法治年画、法治台历赠送活动,广大市民热烈欢迎、广泛响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普法效果。 

  普法成果――繁星闪烁 

  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浙江诸暨、安徽淮南、河南鹤壁等外省同行先后前来参观学习,墙内开花墙外也香。江溪街道太湖花园第一社区百米廉和法治文化长廊新区图书馆青少年网上法制书屋等9个法治文化建设特色亮点被命名为“无锡市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新安街道新安花苑第二社区、旺庄街道新洲社区等8个社区被命名为“市级民主法治社区”,“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成功率达100%梅村街道泰伯花园第二社区、江溪街道新丰苑第一社区等8个社区被命名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新闻宣传可圈可点,国家、省、市“法制好新闻”评选,捷报频传,“无锡新区法律援助‘宅急送’温暖弱者心”不仅获得省、市法制好新闻消息类二等奖,更荣获了全国三等奖,全省获消息类奖项的仅有两条;《蜜月里的阴谋》、《新区司法分局运用模拟法庭防范拆迁安置屋买卖纠纷》分获省电视专题类、新闻类三等奖;《糊涂老娘和孝顺儿女》获无锡市法制好新闻电视专题类一等奖,蜜月里的阴谋》获二等奖,《新区司法分局运用模拟法庭防范拆迁安置屋买卖纠纷》获电视新闻类二等奖 

  春风化雨艳桃李,普法花香溢满园。一花开来不争春,百花争艳才是春。“铺天盖地”的法制宣传教育为新区加快推进“四个无锡”建设、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助推了法治新区、平安新区、和谐新区、幸福新区建设。不只人民群众对普法的知晓率达90%以上,对法治建设满意度、公共安全感均达90%以上。2011年,鸿山街道司法所等7家单位被命名为无锡市“规范执法示范点”,松下能源5家公司被命名为“依法管理诚信经营示范企业”;新区被表彰为“全省信访系统优秀集体”、“江苏省平安区”;鸿山街道被授予“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新区被授予“全国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12年,外来务工人员汪庆飞被评为无锡市“十佳新市民”,袁彩凤等5人被评为“优秀新市民”;锡新医药有限公司等四家单位被授予“2011-2012年度江苏省价格诚信单位”;新区总工会在全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推进会上作“亮好工会劳动法律监督这把‘剑’”经验交流;江溪街道太湖花园一社区等11个社区荣获“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旺庄街道荣获“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街道”,新区荣获“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新安街道被授予“全国安全社区”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