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阿庆嫂生活在和平年代,她将是怎样的一个化身?“红土地”常熟沙家浜的百姓给出的答案是,“那肯定就是我们身边的‘和阿姨’”。
“和阿姨”是当地百姓对“和阿姨”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室的昵称,由9位热爱妇联工作、通晓法律知识的巾帼志愿者组成。
以“和阿姨”工作室为基础,沙家浜镇目前已经建立起8个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协同参与的社会管理与服务组织,形成了在全国颇有影响力的“和阿姨”和谐社会管理系列品牌。
“和阿姨”品牌的建立与创新发展,得益于常熟市近年来不断推进的“平安、和谐、稳定”品牌建设工程。在这项不断创新与完善的工程中,常熟“平安品牌”、“和谐品牌”不断涌现,不但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肯定,更是收获了民心。
近日,人民网记者走进常熟,切身感受到这座位于江苏南部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构建“平安、和谐、稳定”城市品牌之路上,先行先试敢于创新,为江苏打造和谐稳定示范区的工作,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参考意义的新路径。
身边有“和阿姨”生活更和美
在沙家浜镇,妇女姐妹们一旦有矛盾,首先想到的是“和阿姨”。
成立于2011年11 月的“和阿姨”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室,由今年66岁的何凤英发起。
何凤英原是镇里的宣传委员、妇联主席,因为“何”与“和”谐音,和谐社会建设又一直是沙家浜镇开展社会管理工作的目标,最后工作室就以“和阿姨”命名,不仅听起来亲切,而且内涵更深广。
“和阿姨”工作室运作一年来,在促进小家庭和大家庭的和谐进程中,以何阿姨为代表的志愿者们当好宣传员、调解员,发挥了积极作用。
“和阿姨”工作室就设在沙家浜镇红石社区,走进“和阿姨”工作室,顿感一种家的温馨。工作室内整体格局以家为主题,以礼之用、和为贵为基调,营造出了一种宽容礼让的氛围。
当今农村产生矛盾的原因形形色色,一些矛盾已经激化。当事人诉说时,情绪比较激动。对此,何阿姨总是耐心地听,从不轻易打断。事后,及时联系所在村或者社区,从各方面了解当事人的情况,避免听取一面之词。
“接待矛盾纠纷当事人要热心,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要真心,倾听当事人意见要耐心,调处过程要有恒心,分析当事人之间矛盾产生的原因和制定解决方案要细心”,这是“和阿姨”总结出来的工作法,在实践中被当地群众普遍认同。
“和阿姨”工作室定期召开例会,对辖区内的婚姻家庭纠纷进行定期排查,深入剖析、商讨调处方案,将调解工作触角延伸到社区每家每户,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和阿姨”工作室注重情法并融,坚持以和为贵,耐心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使大量民间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工作室成立至今共接待60多人次,受理矛盾纠纷38件,调处成功33件。“和阿姨”工作室因此获得常熟妇女工作创新奖、苏州市十佳巾帼维权团队等荣誉称号。
“和阿姨”不仅服务于当地百姓,她的影响力已经辐射到常熟市区。一对住在市区的小夫妻因为经济上的矛盾,引发夫妻之间、婆媳之间的不和,小夫妻为此已分居一年,家庭婚姻岌岌可危。
“和阿姨”接手后,深入了解双方产生矛盾的原因所在,通过打电话聊天、找双方当事人谈心等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心实意地进行调解。几个月后,小夫妻关系慢慢地和好。
逢年过节,“和阿姨”又会打电话这对小夫妻,提醒他们给长辈送点礼品,使得原本关系紧张的老少两代人逐渐和融起来。
去年4月28日,沙家浜镇党委、政府印发了《沙家浜镇关于开展“和阿姨”平安和谐共创工程系列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全镇上下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管理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工作盲区为突破口,探索健全相关政策制度,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工作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打响“和阿姨”工作品牌。
目前,“和阿姨”已经成为该镇的一个品牌,在“和阿姨”工作室基础上,又创建了“和阿姨”民风促进会、“和阿姨”文化宣传艺术团、“和阿姨”帮教服务队、“和阿姨”护村护院哨志愿者队伍等八个“和阿姨”品牌,为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以人为本、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社会管理新机制和社会服务新格局做出了新的探索。
高科技助力常熟“既富又安”
如果说“和阿姨”是人力构建常熟“平安、和谐、稳定”品牌的实践探索,那么,高科技的应用,则为牢固这一品牌建设提供了强化保障。
常熟是有名的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名城,叫上一辆人力三轮车坐上去,沿着古朴的街道悠然而行,那将是怎样的一种惬意。
也曾经,因为常熟人力客运三轮车数量众多,准入门槛又低,混杂了不少“山寨三轮”、“黑三轮”,不但扰乱了正常的客运秩序,而且对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更是对常熟城市形象的抹黑。
针对这一问题,常熟市没有回避,更没有采取“一刀切”手段,禁止人力三轮这一实质有助提升城市“小清新”感觉的交通运输方式。
为把好源头关,防止无证照车、改装车、“克隆”车等扰乱人力客运三轮车的市场秩序,今年,常熟车管部门开创江苏省先河,将二维码技术植入人力客运三轮车牌照,确保车辆牌照的唯一性,交警只需通过警务通扫描牌照上的二维码,即可方便快速地甄别人力客运三轮车的身份,以提高执法效率。而游客与居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也只要拍下车牌上的二维码提交有关部门,就能迅速对“肇事”车进行“定位”,及时处理。
当然,常熟在构建“平安、和谐、稳定”品牌实践中,并没有满足于这样的“小打小闹”,该市借助智能化信息平台、物联网技术应用、技防设施广泛配置,推动现代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在平安建设中的深度应用,人民群众“既富又安”的期盼已经触手可及。
今年2月3日零时许,常熟市发生一起5人被杀害的案件。案发春节前人财物流量最大的时候,发案地又位于人员流动性强的两市一区交界处,属外来无业人员激情作案。
“这种案子若放在10年前,公安机关即便花半个月也未必能摸清头绪。但侦破此案最终只用了7小时,犯罪嫌疑人就被抓获”,常熟市综治办副主任周忠良说,秘诀在于路面上无处不在的“天眼”。
有着江苏省技防城荣誉的常熟,至今已经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城乡一体的大技防体系,2006年以来,刑事发案连续6年下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在完成市镇两级社会面动态监控系统建设之后,2010年,常熟市又启动了村级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在全市各自然村落、村级道路、治安复杂地区、外来人员集聚区和城区、农村集镇背街小巷布建10000多个村级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费用约需2.2亿元,维护费用5年约需1.1亿元。
技防不是摆设,在常熟“平安、和谐、稳定”品牌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仅去年,该市公安机关通过村级视频监控共获取各类线索1000多条,协破刑事案件500多起,协助查处交通事故等治安案件(事件)300多起。
针对各地最为犯愁的技防资金筹集难题,常熟市创新思路,按“综治推动、社会运作、政府租赁、公安应用”的政府租赁建设模式来布建村级视频监控。政府招标确定江苏亿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设备运营商、常熟广电网络公司为网络运营商,由它们作为投资建设的主体,从而改变了过去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
周忠良介绍,按照现在的建设模式,所有村级视频监控政府只需年投入维护费用1400多万元。“这一创新举措节省了大量财政开支,降低了使用成本。”经过3年建设,常熟已建成投用村级视频监控10000多个,在江苏省率先实现了全覆盖。
社会资金建设监控系统,安全如何保障?根据协议,常熟市综治办等政府部门有权获取图像资源,用于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包括亿通科技在内的任何企事业单位使用系统图像资源,须经常熟市综治办同意。市综治办在亿通科技监控运维检查室设置24小时单机视频监控,对操作人员的行为进行全程记录,确保监控资料不会外泄。
常熟技防建设并未止步于此,近期,该市政府常务会议刚刚通过了新一轮技防城建设三年规划,再行投资1亿元,再行建设环市、环城120个电子卡口,镇级350个电子卡口,1800个高清治安监控,5000个村级监控系统,50000个单体摄录机,形成行人基本接踪的全市“蜂窝式”大技防格局。
合力撑起“平安和谐”大品牌
实践证明,一项城市品牌的架构与建设,如果缺乏全市上下的统一认识、机制协调,一旦流于形式,极可能让这项工作陷入“沼泽地”。
而纵观常熟“平安、和谐、稳定”品牌的实践与成就,无不凝聚着该市上下的大局观,以及该市干群凝聚力量、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创新突破的工作精神。
常熟“平安、和谐、稳定” 的品牌实践,被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全市“新风杯”考评、“公仆杯”考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等重要内容,同评先奖惩挂钩;市、镇两级财政坚持将综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对平安和谐城市建设的支撑力度,仅2012年,全市用于综治和平安建设专项经费就高达3亿多元,其中辅警经费2亿元,技防投入3000万元,肇事肇祸精神病收治中心、流浪乞讨儿童救助中心建设支出5000万元,社会创新(实事)奖励经费600万元,相关其他经费1400万元。
近年来,围绕新情况、新问题,常熟市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作为“平安、和谐、稳定”品牌实践的工作法则,以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为指导,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方法、新举措。
前几年,该市废旧物资回收业呈无序状态,无证照经营站点有2400多个,伴随其间产生了大量的社会问题,成为脏、乱、差的滋生源,收、窝、销赃点。对此,该市持续组织开展废旧物资回收业专项整治,坚决取缔无证照经营,同时在全市新建了68个集中经营点,保留经营点76个,实行“集约化”经营、“集约化”管理,城乡卫生面貌大为改观,盗窃“三电”和农机具设施的案件大为下降。
该市相继成立了再生资源行业协会、技防协会、网吧协会、农家乐协会等,建立行业自律、服务和管理工作机制,赋予协同做好相关社会管理的责任和义务。依靠各类行业性、区域性商会组织,将综治组织延伸拓展到商会、行委,共同做好行业管理,包括安全生产、矛盾纠纷调处、职工权益维护等涉及社会管理的工作。
一系列举措推进了常熟综治基层基础建设的整体提升,也使得该市社会管理、驾驭社会治安、防范违法犯罪能力的整体提升。该市10个镇一级综治中心建设达标率保持100%,292个村(社区)“五A级”综治办(警务室)建成达标率达100%,同时,该市又将综治组织向治安重点地区、行业协会、企业、市场等社会“两新”组织拓展延伸,真正做到各领域、全方位综治工作有人抓、有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