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海安县委副书记、县长陆卫东在深化平安南通建设工作会议上作《务实创新服务大局 全面提升平安海安建设水平》的经验交流。
自“平安海安”建设全面开展后,海安把平安建设列入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每年都到政法部门现场办公,解决平安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县委政法委、综治委每月将涉及社会稳定的数据编成《平安报表》发至各区镇、各部门的一把手,以此作为平安建设的“晴雨表”。推行“月查季考”制度,对各区镇平安建设“月月到、家家看”,制定“长安法治杯”竞赛办法,有力地促进了“第一责任”的落实。
群众看政府,首先看平安。随着人民群众对社会平安的期望越来越高,该县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上下功夫,全省首创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全县5000多名党员干部成为群众事务的代言人、代办人、代理人,每年为群众代办各类申请事项3万多件;畅通民意表达的十大渠道,在主动回应群众诉求中,最大程度地化解不稳定因素;发展1.1万名“红袖标”队员,每人发放工作手机,每月享受30元话费,推进小技防入户28.6万户,免费发放《平安宝典》33万册,普及平安知识,提升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热情,夯实平安建设根基。
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强平安惠民举措,将社会管理和平安建设的重点事项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2012年以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已由往年的10项增加为15项,全部是涉及基层社会管理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如新型社区建设、法律援助、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民生项目,在积极推进平安社区、平安家庭建设的同时,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贫有所济、充分就业,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公共均等服务中得到社会发展的实惠和平安建设的实惠,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有效的投入,换来的是更多的平安回报。2004年海安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社会治安安全县,到现在已连续九年保持平安县称号。公众安全感群众满意度连续三年保持全市第一、全省领先。“平安海安”成海安的金字招牌,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