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三字经”,做好综合治理文章
念好“融”字经,促进矛盾调解建设规范化。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非诉讼服务中心、人民来访接待中心、综治工作平台等进行融合,统一场地布局,规范标识制度,设置信访接待、非诉讼服务、法律援助等窗口,一体化推进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站建设。发挥法庭、派出所、法律服务所等部门的专业优势,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增强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合力,实现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今年以来,全镇共接待来访群众473批次,现场化解156批次。
念好“实”字经,创新网格服务管理新模式。持续深化网格服务管理“四个一”工作机制,全镇建立106个网格微信群,今年以来各网格在微信群回应处置各类微信访、微诉求近1500件,有效压降“12345”投诉和初信初访量。除5个专属网格外已建立101份网格住户基础档案,及时更新693户因生存状况等发生变化的农(居民)户。累计排查社会矛盾纠纷275件并及时化解,发现安全生产隐患1800余处并现场整改到位,督促农(居民)户小微工程备案237件。对每日走访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微信群内反映的事项进行记录,形成工作闭环。做实做优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让“小网格”托起服务群众“大民生”。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被学习强国、江苏法治报、泰州日报等媒体相继报道,网格化服务管理社会知晓率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念好“安”字经,打好禁毒反邪反诈攻坚战。张甸实现镇村联动,共同稳控好社会关系安全。该镇运用“网格化+铁脚板”治理优势,全年累计发现10个村零星种植罂粟花,合计200多株,均现场铲除;巡查出与涉毒人员有关的社会矛盾6件,现场成功化解6件,帮助2名涉毒人员就业安置。在三陈村打造深入推广“金钟罩”小程序,全镇累计近4万余人注册,并受到防诈骗保护。
唱响“三部曲”,做好法治建设文章
全体动员,唱响“前奏曲”。在重要节点,利用法治课堂、线上直播、志愿服务等平台,开展“法律六进”普法宣传,累计召开专题活动29场次,参学受教育人数达5万余人次。拉近议事会与群众的距离,推广张前村“议事小院”、蔡官村“小院夜话”等援法议事经验,打造一村一“援法议事”品牌。在三陈村打造镇村平安法治建设共建点,建设法治文化广场、“习近平法治思想”主题公园供群众在茶余饭后驻足学法。张甸法治宣传志愿服务站被评为区最美志愿服务站。
勇立潮头,唱好“协奏曲”。打造一流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开设企业家法治培训班,将法律讲堂搬至企业、搬到车间,开展“法治体检”14次,提出法律意见建议32条。统筹推进特殊人群管理工作,1篇案例被录入司法部12348中国法网案例库;擦亮张甸后续照管品牌,建成区首批贯标试点服务站、首家融合试点服务站,获得省级“后续照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担当尽责,唱响“实干曲”。成立全面依法治镇委员会,定期专题研究法治建设工作,及时公开重大决策、惠民政策、评议结果、资金发放等内容。镇村法律顾问作用充分发挥,累计提供各类法律服务1000多次。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和胜诉率均为100%。
守好“三颗心”,做好信访维稳文章
初心换民心,问题排查不留死角。坚持“周排查、旬督办、月交流”工作机制,重点围绕城乡建设、投融资、重点群体等领域的重点问题深排细摸,及时掌握有可能引发的信访动向,做到问题矛盾“及早发现、及早介入”。召开信访矛盾研判分析会,相关责任人对排查出的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收集梳理、分析研判,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建立“一周信访情况”通报制度,并抄送至党政主要负责人和片区负责人,落实化解责任到位,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贴心换舒心,矛盾化解润物无声。推行初信初访首问责任制,在党政领导常态化接访的基础上,变为领导带案接访、带案下访,组织相关部门专题研究信访案情,提出合理化解方案,第一时间把初信初访问题,及时解决在群众家门口和问题所属地,降低群众信访成本,让群众感受到政府的贴心和关心。将信访维稳工作纳入“稳定红旗”重点考核内容,强化积案化解导向,倒逼村干部及时有效化解矛盾。
爱心换真心,息访事了政通人和。落实“信访维稳工作特别奖”、“争先夺旗”考核体制。信访维稳每月考评,每季度考核,激发村干部工作动能,对两个村实施重点信访村管理,积案化解率达80%。落实信访“三到位一处理”工作,主动通过申请信访救助的方式为生活困难的上访群众解决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