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大排查第一时间“交卷”,园区科技企业全体复工率先“撞线”。一手抓防控,一手促发展,双线决胜的赛道上的“秦淮速度”令人侧目。记者日前探访了南京市秦淮区瑞金路街道,从这一基层治理样本探寻“秦淮现象”背后的答案。
党建联盟牵线,
多元助力基层善治
“不扎堆,不聚会,亲友邀约全辞退;勤洗手,多通风,一日三餐在家中;少出门,戴口罩,人人健康最重要……”瑞金北村、西华东村居民们抬头一望,无人机正在社区上空盘旋喊话。这是“秦淮硅巷”企业——航空工业金城无人系统公司的“友情赞助”,派出了他们的拳头产品。“无人机宣传,覆盖面更广,可以做到家喻户晓,群众喜闻乐见,宣传效果好。”瑞金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瑞金路街道是“秦淮硅巷”主体所在地,创新企业“嵌入”老城社区。辖区内大院大所多,院墙连片、主体多元,秦淮区委牵起了一根“红线”:联合南航大、55所、8511所、金城集团等大单位党组织,组建区域化党建联盟。“联盟力量”能否攥指成拳?突如其来的战“疫”是块试金石。
“我们社工身上穿的‘防护服’,是从企业实验里拿出来。”瑞金路街道副书记陶莹莹介绍,一开始物资紧张,社区消杀队员只能穿一次性雨衣。55所相关负责人听闻后,第一时间把实验室的5套防护服送了过来。雨雪天急需帐篷,辖区内的部队院校紧急驰援军用帐篷……
瑞金路街道办事处主任张丽拿出一张物资统计表,一长串辖区企业的捐赠明细。防控初期物资告急,辖区企业慷慨解囊四方筹措,很多是“倾其所有”。分布文化公司一下子向社区捐赠了1万个口罩。2月12日企业复工,该公司自己的口罩也短缺了。街道紧急调配物资“回馈”了3000个…在这样的“有来有往”并非个例。“有了党建联盟这个平台,在联防联控中凝聚战斗的友谊,我们和企业的关系更加紧密了,大家劲往一处使,就是‘一家人’。”张丽说。
“铁脚板”走到底,
探路大数据治理
“一个色块对应一个门牌,一张色块图构成一个楼栋,一套色块图呈现一个网格,这样我们的‘家底’就一目了然。”南航社区党委书记徐滨手上有张彩色的“网格防控图”,这是辖区的最新版 “精准画像”,靠的是社工“铁脚板”一家一户踏出来。
1月24日,南京就启动全城大排查,针对的是半个月来有武汉行程史的人员。这是一场考验基层动员能力的硬仗,秦淮区在全市完成得最快,当晚11:30之前将所有名单排查情况反馈到市指挥部。这为该区一直保持疫情防控“最优”战绩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天下午我们拿到了140个人的名单,每个都落实见面。”瑞金路街道党委副书记陶莹莹介绍,这场突击战之后,街道迅速转入地毯式排查的“阵地战”。街道辖区8万多常住人口,流动人口7000多人,划分为77个网格,每个网格300户,一共2万多户,全部排查一边,每家每户都要见面,一个不落。区机关党员突击队、街道干部、社区网格员一起拼“脚力”。“经过3-4轮的反复排查,我们了解了每一间房子的人员信息。”陶莹莹说:“网格员拿到的‘大数据’,一比对,有的已经滞后,是2018年的,这次迅速刷新。”
瑞金路街道随即总结一线防控战斗经验,探索推行“一图一库”的三色网格防控图管理模式。商户标识红色,出租房标识黄色,自住房标识蓝色,空关房显示灰色。色块左上角标识房号、户主、租客信息等。右上角标识党员、楼栋长、志愿者等身份信息,右下角标识独居老人、低保户、残疾人等重点关注对象。
“铁脚板巡查,大数据见底!”瑞金路街道党工委书记范慧明表示,通过消除信息盲区,提升网格效能,统筹平时+应急、网格+警格、服务+管理,将努力为“防疫+”战时工作机制及后疫情时期基层社会治理探索新模式、寻找新路径。
战疫决胜,
检验基层治理成色
防护物资筹措难,返宁员工分类管理、工地食住规范千头万绪,这让中航科技城地块工地负责人一筹莫展。3月5日上午,瑞金路街道吹响新年度“第一哨”,秦淮区发改委、文旅局、教育局、建设局等多部门报到,现场协调中航科技城地块考古工地复工和教育用地项目开工事宜, “甲方”问题全覆盖,确保三天内开工进场。这一声哨响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秦淮区赋能一线基层治理改革的制度化安排。去年1月12日,瑞金路街道就为小区出新果断吹响了全区“第一哨”。
党建引领、群策群力,织就防控“天罗地网”,跑出了复工稳产的“加速度”。截至目前,该街道没有发生一起疫情,辖区1000家企业95%实现复工。布局新一年经济发展,该街道围绕辖区五大载体,建立5个企业联防联控群,干部挂包常态化运作。放大联盟的力量,建立街道招商联盟,全力打造南航大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加快建设环南航创新带。协调金城集团、金蝶集团、南工院、5311厂等业主方落实社会责任,为入驻企业争取房租减免,为中小微企业纾困。
“战时动员”的秦淮速度,检验了基层治理的日常成色,正为新一轮发展轰鸣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