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琳苒,江苏省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民庭副庭长,在基层法院工作23年,承办案件超6000件。连续多年个人办案数量位于全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法院、全盐城市条线前列,无一超长期案件。2018年以来,周琳苒被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荣记综合三等功两次、专项三等功两次。此外,她多次受到上级法院及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先后获得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公务员、全市法院办案标兵、先进工作者等荣誉。2023年11月,获评江苏省优秀法官。
以能动司法智慧践行政治忠诚
“天下至德,莫过于忠。”周琳苒始终认为,一个法官的“首善”是政治忠诚,对一个基层法官而言,就是要能动运用司法智慧把“善良公正之术”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她在承办某集团破产重整案时,为债权人回收资金3.5亿元,为974名破产企业职工兑现劳动报酬5500万元,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一度出现当事人“敲锣打鼓送锦旗”的感人场面。她在承办某公司债务转移案时,连续三天加班到深夜,精准把握各方当事人诉求,仅用五天就促成各方达成和解,得到了盐城市委政法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她在承办某商业广场案时,在小年夜仍然带领干警灵活采取财产查询与保全措施,挽回财产损失1.7亿余元……对周琳苒来说,抓实“公正与效率”这一主题,取得“三个效果”相统一的典型案例不胜枚举,多年来她坚持以高质量的职业追求萃取司法精品。
以淳厚司法良知追求公平正义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周琳苒认为,法官是通过裁判说理来阐释法律要义和人情事理,在这个过程中,要靠“司法良知”来掌舵。2020年,她在审理“盐城市天孜食品有限公司诉盐城市自来水有限公司供用水合同纠纷案”一案时,针对定性和定量之惑提出了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并撰写成典型案例被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和《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公报》刊载,该案例同时荣获江苏省法院第十五届“金法槌”杯优秀案例一等奖。2018年、2019年、2023年,她审结的三起案件分别入选中国法院年度案例。她深知,审判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一名优秀法官的政治责任,不仅要通过司法审判“治已病”,还要通过延伸司法“治未病”。2017年,她撰写的《关于“项目清理”诉讼纠纷中法律问题的司法建议》获辖区主要领导批示,被江苏省法院评为全省优秀司法建议。
以丰实司法经验提升审判质效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一新天地宽。”在周琳苒看来,在司法融入治理的过程中,要善于从个案、类案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推动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实践中,她发现有大量不属于民事受案范围的纠纷涌入法院,浪费司法资源。针对这一司法困境,她撰写了论文《论诉源治理中的程序法调控——以人民法院民事受案范围为视角》,该论文为通过诉源治理提升类案质效提供了有力的指引和借鉴,获全国法院第三十四届学术讨论会二等奖、江苏省法院第三十四届学术讨论会一等奖。此外,她牢牢坚持“问题导向”,牵头制定了《民营企业经营法律风险提示手册》《关于推进经营异常企业公益清算强制退出的实施意见》等审判业务文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以优质司法管理打造过硬团队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周琳苒深知,只有不忘司法初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所带的队伍才能成为“正义之师”。在她的坚持下,“1审+1助+1调+2书”团队建设进一步加强,“1+1>2”团队效应得以彰显,审调融合效能进一步放大。在她的探索下,“一院两区”收案格局之下的案多人少矛盾有效缓解,民庭涉及的160余个案由之下的纷繁芜杂案件做到了“件件有着落、案案能办好”。2020年以来,民庭三个繁案审判团队共审结案件5500件,连续三年位居盐城市法院条线人均办案数第一,2022年民庭被盐城中院表彰为“先进集体”。
美,是人人向往的幸福体验。司法之美,在于公正;公正之美,源于善良。周琳苒始终牢记一名基层法官的使命与担当,把自己内心的善良“润物细无声”地转化为追求公正之美的力量。她始终坚信,只要心中有公平正义的光,脚下就有公平正义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