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北岸瓜埠古渡,有这样一位年轻民警:每天奔走乡间,不停地排查风险隐患、打击违法犯罪,调解民间纠纷、劝阻电信网络诈骗,用心用情守好社区安全的“主阵地”。他就是多次荣获南京市公安局嘉奖、今年5月被六合公安分局评为首届“棠城卫士·主防榜样”的瓜埠派出所“90后”社区民警杜俊。
忙碌的身影 让问题隐患无处藏
“社区现有常驻人口8860人,暂住人口1118人,出租房屋120间(幢),我们这里还有六合新材料工业园区,分布着化工企业43家,易制毒企业29家……”穿行在满眼碧绿的乡间道路上,杜俊指着不远处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工厂,如数家珍般地介绍辖区情况。
化工企业安全监管专业性强、要求高,杜俊坚持每个月实地走访一次,并对照警务通上手机应用指引,研判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环节的漏洞,既弥补业务不足的短板,又解决“发现不了”“检查不到”等问题。今年,他已先后主动发现并督促整改消防安全隐患31处、治安隐患14处,对2家管理不规范、符合案件的企业,实施了治安处罚。
为确保社区的绝对安全,杜俊发动社区辅警、网格员成立社区工作组共同守护社区安全。今年2月15日,他根据所综合指挥室巡查数据研判,对每天晚上10点多就在砂子沟双巷路上来回兜圈的一辆黄牌厢式货车,带领社区工作组进行走访、摸排和跟踪,确认该车是流动的黑加油车,于2月25日晚22时许成功将其截获,当场查获劣质汽油4000公升,抓获4名非法运输、销售汽油的嫌疑人。
辛劳的脚步 让百姓远离糟心事
穿过砂子沟社区陈巷组一片生机勃勃的农田,眼前便是一幢幢村民自建房,杜俊说,作为涉农社区,现在这里也在转型,房屋大都出租给了周边企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所里招聘了3位村民担任协管员,协助他开展日常巡逻走访、暂住人口管理、纠纷调解等工作。
在位于村口的警务室,辅警吕明霞一边将协管员刚采集的暂住人口变动信息录入电脑,一边介绍说,由于暂住人口数量多、变动快,有的人来了一个月就离开,杜俊要求他们每天做好巡查登记、信息上传,发现问题隐患直接拍照发到工作群里,还将村里出租房划分为重点户、一般户、放心户,标色分类,按照每月、每季度、每半年,逐个上门走访核实。
2022年4月30日傍晚,杜俊接到分局反诈中心预警信息,称暂住砂子沟社区前后杨组的河南籍外来人员刘某(女,32岁)疑似正遭遇刷单诈骗,他丢下碗筷火速出警。当杜俊赶至门上,刘某已按照对方引导下载了一款“爱加速”手机软件,并坚称“我不汇款,就不会被骗”。杜俊结合身边案例耐心向刘某及其家属讲解刷单诈骗的套路,最终刘某醒悟过来,并对民警及时劝阻表示感谢。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易被电诈欺骗的实际,杜俊坚持从企业抓起,每月都会上门开展反诈宣传,平日也会结合身边的案例,组织协管员、网格员和企业安全员等配合做好反诈工作。他翻开笔记本介绍:“今年一季度社区发案9起,二季度至今仅有2起。”
挥洒的汗水 让美丽乡村更安宁
行走在砂子沟社区,很多路口、村口均粘贴着社区警民的联系告知单,杜俊说,现在村里年轻人多去外面务工,留守家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他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公之于众,就是方便群众有需要时能第一时间寻求警方帮助,“虽然这样会让我很忙,但心里舒坦”。
城市里长大的杜俊,自2011年8月警校毕业参加公安工作,就扎根偏远乡村,以脚步为笔,田野为纸,为守护一方百姓平安,默默奉献着青春和力量。他说自己还记得入警第一天,所领导上的第一课,“当警察,就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放心上。”12年来,杜俊用勤走多问,为群众化分止争、解决难题,在一件件具体实事中赢得了信任和赞誉。
今年2月17日22时50分,杜俊接到报警求助,称辖区12岁的女学生小月(化名)当天下午放学就没有回来。考虑到小月系单亲家庭女孩,父亲长期在外照顾不周全,她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眼下正值青春叛逆期,杜俊连忙调阅街面监控,发现当晚18时30分许,小月乘坐一辆苏K号牌的出租车去往扬州,便迅速报请分局联系当地警方协查,于次日凌晨2时许在江都区邵伯镇谢娄村成功找到与网友见面的小月,并将她交到家人手中。
“我们这里群众都知道,有事就找杜警官。”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文新说,杜俊乐做群众的贴心人,接到辖区企业和居民求助,总是第一时间掌握具体情况,主动与相关方面协商及时帮助解决,确保企业和居民正常生产生活。今年以来,他快速化解敏感纠纷18起,妥善处置敏感事件5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