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小听着雷锋的故事长大,坚持以雷锋为榜样,把助人为乐当日常,倾力传播公益“正能量”;他牵头成立涟水县爱心公益协会,数年如一日,热心公益,用爱心撑起一片艳阳天。四年来,他个人为贫困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群体,累计捐款3万余元,过冬衣物600余件,学习用品500余套。他就是涟水县爱心公益协会会长、涟水县公安局治安大队辅警缪成俊。
点亮“公益心”,为爱起航
自2010年从事辅警工作以来,缪成俊始终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于心,并延伸至工作的“八小时外”。因工作缘故,缪成俊在日常走访中结识了不少贫苦家庭,从患罕见病的孩子到孤苦无依的老人等,从那时起,一心想“做点什么”在他内心悄悄萌芽。
2018年的一次偶然,开启了缪成俊的爱心帮扶之旅。“那天,我刷手机时看到一个公益助人的视频,内心很震撼,后来想着涟水是不是也有不少需要帮助的人。”当缪成俊把这个想法说给妻子和家人听后,得到了全家的支持,连11岁的小儿子也把自己储蓄罐交给他:“爸你去做好事吧,这是我的一份。”
缪成俊开始试着联系在民政部门工作的朋友,通过他们的‘引荐’,他认识了黄营镇李圩村的孤儿刘同学。刘同学父母早亡,由堂叔代为照看。“当时,我就想着先去看看,可真一见,才发现孩子的堂叔经济也拮据,膝下还有儿女,对刘同学又能顾得了多少。”于是刘同学成了缪成俊帮扶的第一个对象。
“初次去,我也没经验,就给了孩子500块钱。”为了让孩子吃得好点,缪成俊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拿出一半给了这个“家庭”。之后每逢年节,缪成俊总是购买一堆生活用品去看望,对孩子也是视同己出,不仅从物质上资助,更多的是给予一份父爱的呵护。
缪成俊虽然只是一名普通辅警,收入也不丰厚,但他坚持不懈地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多年积累的公安工作经验,无偿地为他人提供帮助、传递爱心。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初心不变
扶危济困的过程中,缪成俊认识了很多跟他一样热心助人的“同道人”,让他更加坚定自己选择走的这条公益之路。随着帮扶的人越来越多,参与帮扶的队伍逐渐壮大,缪成俊就有了把爱心事业做好、做得规范、合法的想法。
2020年,缪成俊牵头向相关部门提交组建“涟水县爱心公益协会”的申请,并获得批准。他说:“组建了这个公益协会后,这些爱心来源于辖区并服务于辖区,逢年过节我们去看望社区内的贫困户、特殊家庭,虽不能彻底改变他们的生活,但能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如今,在缪成俊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民警、辅警和社会爱心人士加入到公益协会,目前已有爱心志愿者500余名。他们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先后走访看望450多名残疾困难儿童、老人,累计发放慰问金45万余元。公益活动范围也由当初的扶困发展到了敬老、助学、救援、宣传、抗疫等多个公益项目。涟水县爱心公益协会先后荣获市、县共青团淮安市优秀公益组织等荣誉称号。
发挥志愿微光,凝聚公益力量
“多亏了您帮忙,我们才化解了家里的矛盾。”2月13日上午,淮浦社区居民刘大爷老两口特地来到“淮浦一家人”爱心调解室表示感谢。原来,刘大爷和老伴儿因琐事怄气了几日,便来到社区爱心调解室倾诉,正在值班的缪成俊耐心了解详情后,一边劝慰刘大爷,一边找到其老伴儿。经过调解,老两口和好如初。
2022年,在缪成俊的牵头下,涟水县爱心公益协会与淮浦路社区合作成立“淮浦一家人”邻里矛盾爱心调解室,积极配合社区进行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排查化解,为社区和居民架起一座“爱”的桥梁。
“如何才能把协会的作用发挥到实处?”协会成立到运行,缪成俊一路不断思考,如今,在他和协会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除了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项目,志愿服务也成了协会的一大特色。
3年来,缪成俊运用自己的专长和爱心,带领协会积极参加各项志愿服务活动。新冠疫情爆发,他们迅速加入到抗疫的队伍中,为医护人员捐赠口罩、手套、头帽等防疫物资,下乡派送宣传防范感染书和手册,协助开展核酸检测;每逢中、高考,缪成俊总会提前策划,带领协会在全县率先发起“护考”行动,动员百余名志愿者分赴全县各考点,义务为考生提供矿泉水、降暑药、文具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