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万物复苏。暖阳透过微寒照耀在大地上,温暖舒适。28日上午,走进江苏省徐州市经济开发区碧螺小区,阵阵欢笑声不时传来,忽大忽小,热闹非凡。
在小区中心十字路口旁,一群白发老人安详坐在长椅上,孩童在身边蹦跳打闹着。在人群中,一人身穿警服弯着腰,半蹲着马步,一手拿着理发推,一手拿着梳子,不慌不忙,左右开弓,被理发的老者头发刷刷落地,而自己的衣服上沾满了碎发,却毫不在意,面带微笑,愉悦地享受着春日暖阳。
面前手法熟练的“理发师”,便是今天要采访的对象沈卫东。今年49岁的沈卫东,是徐州市公安局经开区分局石桥派出所一名社区民警,2000年从部队转业后便一直扎根基层。第一次了解沈卫东,还是他与10把钥匙的故事。
碧螺社区大部分都是拆迁安置楼,大概5000余户,老年人居多,很多子女外出工作,“空巢”老人便成了沈卫东时常牵挂的“心头事”。在8年前的一次上门服务中,沈卫东在年近90岁的“空巢”老人孟大爷家敲了半天门,听不到任何回应,他赶紧找来锁匠,门打开后见到老人安然无恙,这才舒了一口气!
“今后就不要敲门了,钥匙放哪都没有放在你那放心!”孟老因为年纪大,根本听不见敲门声,便放心地把钥匙给了沈卫东。其他老人听说此事后,也把钥匙交给了沈卫东。第二把、第三把、第四把……就这样,一把把带着信任和依赖的钥匙交到了他的手里。
“剪指甲带理发,常年服务千万家,老人见了沈警官,真心话说不完……”一段朗朗上口的快板唱词迅速占领声音高地,吸引了群众的眼球,只见76岁的许光生正欢快激昂地打着快板,唱着歌。
“自己创作的快板唱词,每一句都是我们的真心话,只想表达对沈警官的感谢……”许光生告诉记者,只要天气好,沈警官每周都会免费给社区群众理发,从中午到天黑,不嫌苦,不嫌累,周围群众都很感动,自己便以此为灵感创作了这个快板作品,说完便继续打起快板唱起歌。
患难更显真情。在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时候,沈卫东定期到独居老人家中,与他们聊聊天、唠唠嗑,为他们修剪头发、剪脚指甲、洗衣服……并用自己的手机通过微信视频让他们和子女对话,满足他们的思念之情。
“沈警官比我亲儿子还亲!”刚刚修剪完头发的杨大娘马上找到记者,说想带我们去她家看看。77岁的杨大娘住在2楼,平时自己一个人住。去年夏天,杨大娘发现楼上卫生间漏水,子女都不在身边,污水粪水全部侵蚀在墙面上,3楼也没发现漏水地方,双方就这样僵持着。
杨大娘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沈卫东,便把卫生间漏水的问题告知了他。了解情况后,沈卫东晚上带着维修工具来到3楼,将漏水的排污管道修补好,接着又带着刷子、白石灰粉、乳胶漆等粉刷工具赶到杨大娘家,一边安慰杨大娘,一边拿着刷子卖力干活。正值酷夏,卫生间狭小,沈卫东一会便汗流浃背,满脸粉尘,身上更没有一块干净地方。
“卫生间漏水,夏天气味难闻,沈警官一点都不嫌弃,看家里墙面老化掉漆,又耐心地把墙面又补了一遍,真的比亲儿子还亲!”说话间,杨大娘红红的眼眶再也遮挡不住决堤的泪水,哗哗地往下流。
从杨大娘家回到十字路口,此时,沈卫东已经记不清理发的人数,旁边的毛巾已经被汗水沾湿,嘴上因为最近上火充起的火泡更加红肿。“休息一下吧,沈警官。”旁边群众看在眼里很心疼,便嚷嚷着让沈卫东休息一下。
趁着休息的间隙,沈卫东告诉记者,一个社区民警给群众当“理发师”“粉刷匠”“修脚工”很多人不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社区治理的关键便是发动群众,群众基础打好了,很多事情都迎刃而解,近几年社区警情量每年都降低70%以上。说到这里,沈卫东的脸上满是笑容和欣慰。
纾困解难贴心人,用心用情护民安。沈卫东多年的社区工作,都被社区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潜移默化间改变了社区治安状况。在沈卫东的带领下,社区成立了“万家安”巡逻队、“防狐”反诈骗宣传队、“惩贩拒吸”禁毒宣传队、“夕阳无忧”老年帮扶组、“三尺巷”矛盾纠纷调解组……现今,老人有人照顾,孩童有人守护,白天反诈宣传,夜间巡逻防护,群众自发参与其中,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夕阳无限好,为霞尚满天。春日的暖阳渐渐落入地平线,当最后一个老年人理完发,沈卫东随着夕阳余辉一起瘫坐在长椅上,显得筋疲力尽。一身碎发灰白交替,如春草一般插在浸满汗水的警服上,也种植在群众心里向阳而生。
后记:社区里的“沈托尼”,用一把小剪刀和理发推,剪得断群众的烦恼,理得了群众忧愁,剪不断的是那浓浓警民情。当杨大娘泪眼潸然一句“比亲儿子还亲”的时候,我的内心被深深触动。我深知,那是心疼的泪水,也是感激的泪水。在群众最需要时,沈卫东就像这阳春的暖阳一样,温暖着社区里的每一名群众,让他们倍感安心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