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来,泗阳县公安局城西派出所人民调解员沈习耀先后成功调解各类疑难纠纷241起,防民转刑案件16起,免费提供群众法律服务542次,脚步踏遍辖区每一个角落,直接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达50余万元。近期,沈习耀被推荐参评宿迁市公安机关“最美辅警”。
退休四载 仍在发挥余热
从教育局纪委书记岗位上退休的沈习耀骨子里的“闲不住”和不服老精神使他还想继续实现自己的价值,他热爱群众,也喜欢和群众打交道,更希望能为群众办点实事。正好此时城西派出所调解室面向社会公开聘任调解员。凭借自己多年在教育系统积累下来的好口碑和资历,他竞聘成功。
虽然应聘成功,但他家人一开始却极力反对他应聘这份工作,觉得他在“没事找事”。妻子觉得老头子退休了,和她一起在家带带孙子,没事去打打牌、钓钓鱼多好,又不是没有退休金,何必去干调解员这种吃力又不讨好的活。但是老沈经过思考还是义无反顾地来城西派出所人民调解室上班了。用老沈自己的话是这样解释的:“现在不都流行提倡幸福感嘛,我觉得退休后还能在需要我的岗位上继续干点实事,多给老百姓解决点问题,那就是我的幸福”。
老骥伏枥 迎难而上
派出所纠纷类警情多,现在老百姓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又比较强,加之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对立情绪比较严重,俗话说众口难调,要给出一个双方都满意的调解结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刚开始,老沈的调解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虽然在教育系统工作多年,但是接触公安调解工作还是第一次,很多法律法规并不熟悉,很多业务也不会,说出来的观点并没有说服力,有些当事人对老沈的调解结果不买账,这让老沈很不适应。但是老沈不是遇到挫折就气馁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会就学,我就不信还有我学不会的东西。”
从那以后,老沈积极学习党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法律法规,尤其是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调解法这两部在调解过程中用得比较多的法律。老沈翻来覆去地看,用知识武装头脑。为更加了解派出所处警模式,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沈更是经常和接处警民警到处警现场去,第一时间了解事态的发展和当事人的想法,为后续调解工作打好基础。同时,老沈也变得更加关注民生,每天坚持看书看报,关注国际国内大事,紧盯理论前沿和民生热点问题。他说,只有知道群众关心什么,想要什么,调解的时候才能面面俱到,说到群众心坎里去,做到以理服人。
周到话语 化解矛盾
面对大大小小的各类矛盾纠纷,老沈总是提醒自己要始终恪守公正客观的立场,做到不偏不倚。他常说:“你看,调解的‘调’字,一个言字旁,一个周,意思就是用周到的话语化解矛盾。”
张某被酒后滋事者王某殴打致股骨头开裂,老沈和民警到达现场后,发现双方情绪都比较激动,民警协同120把张某送到医院治疗后,老沈前去看望,并了解详细原委,稳定伤者及家人情绪。接着又找王某谈心,耐心劝说,使王某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和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在做了大量细致的思想工作和长达三个月的协商劝解后,张某获得5万元的医疗赔偿,双方终于握手言和。
葛某与朱某萍经媒人海某珍的介绍,谈起了恋爱,并在双方亲友见证下订了婚。订婚时男方葛某给女方3万元彩礼以示诚意,不想后来两人因矛盾纠纷分手。男方遂索要3万元彩礼,而女方则坚持钱已经收下,就没有退回去的道理。2016年5月1日晚上9时许,男方亲属10余人至女方家索要彩礼,发生激烈的言语冲突,媒人海某珍在劝架的过程中耳环被拽丢,耳朵也豁了一个口子,项链也被拽断。海某珍被送到医院救治,医药费花了4000余元,海某珍的丈夫当时也报了警。面对这样的警情,沈习耀耐心进行调解,费了许多口舌,最终让双方握手言和,男方葛某赔偿媒人海某珍包括医药费、以及丢失的耳环和项链共1万元。3万元彩礼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解决。
近年来,城西派出所通过人民调解室成功调解各类纠纷1160余起,成功率达96%,未发生因矛盾纠纷激化引发的“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事件;人民调解室经验做法先后被中央、省、市主流媒体报道;内蒙古、山西等多地公安机关前来考察交流;2016年8月,城西派出所人民调解室作为全市信访观摩大会观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