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法,1966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农村基层工作,先后任生产队队长、村农业技术员、村办厂会计等职。2011年,本该可以养老的他,毅然主动请缨担任村级专职调解员,继续为一方社会和谐稳定发挥自己的余热。自担任调解员以来,他先后被海安县司法局评为优秀调解员,被南通市司法局评为“百名优秀调解员”,成为市调解协会的一名会员。
高金法告诉记者,多年的调解经验他总结出三条化解矛盾纠纷的方法。一是“两个畅通”。化解矛盾纠纷要紧紧依靠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始终保持工作上的信息畅通;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始终保持工作上的感情畅通。二是“五个结合”。要将申请人的陈述、现场的调查、被申请人的解释、网格员的信息、群众的走访等五个方面结合起来,找准矛盾的焦点和核心所在。三是“五位一体”。村调解人员、驻村保安、分工村干部、网格员、村民代表等五类人融为一体,共同分析和处理矛盾纠纷,从而形成合力解决问题。
他结合三点经验跟记者列举了很多事例。其中一起说的是1997年二轮承包时,周某与同组高某私下协商调换土地承包面积,用于建房。周某换取了田块的南面半块,双方协商留下了一公尺宽的人行道、七十公分长的排水沟,以便北面半块田地耕种。后由于多种原因,周某至今楼房一直没有建成,调换的地也没有再换回来。所说的道路和水沟也被侵占,多年来高某无法正常耕种。为此,高某多次向分工村干部反应情况,就是没有解决。今年4月小麦治虫时,高某从周某田里走过,引发周某不满,先后两次到高某家中闹事,双方发生肢体冲突,后来110出警才得以暂时平息。
第二次争吵发生之后,村调委会摸排信息及时介入,专职调解员高金法负责协调解决这起矛盾。他接到通知后,按照以上三点调解经验方法,随即赶赴矛盾双方家里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到事发田块现场查看情况,走访周边群众核实有关事实,查阅土地清册确认土地面积。情况全部掌握后,高金法组织人员到争议地块田头现场处理。当事人双方先进行了陈述,分工村组干部对照各人承包田面积的账册作了说明,网格员结合现状提出了解决意见,周边群众谈了看法。高金法在听取了各方意见以后,找到了纠纷突破口。他对周某讲,作为退休的村干部要讲诚信,更要做表率,不能占的坚决不占,不该拿的坚决不拿。邻居好,赛金宝。你让一步,我敬一丈,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高金法又对高某讲,我们不能以恶制恶,遇事一定得找法。虽然你无法下田作业但你也不该从田中走,影响小麦的生长。有理不能变成无理。在众人的努力下,经过最终商议,由周某将原调换的田块面积重新落实到位,待麦收后恢复人行道和排水沟。双方在调解协议书签字确认,多年的积案画上圆满的句号。
多年来,高金法运用这三点调解经验化解了280多起矛盾纠纷,换来了家庭和谐、邻里和睦、民风和顺。记者告诉他,这样的调解技巧和艺术可以称得上是“高氏调解法”了。他笑着对记者说,调解方法很重要。不同的调解员有不同的诀窍。不能太夸他的方法。他表示,要在调解的岗位上一直坚守,为社会和谐贡献更多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