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小区里走走瞧瞧,居民家里谁有纠纷或难事,他都会关注调停;小区哪里有电动车没停好,谁家房屋漏水,他总会上前搭把手……今年60岁的范建芳是张家港市塘桥镇胡同社区的调解员,也是小区60幢至62幢的楼道长,长期以来,对于社区里的“老大难”问题,他时刻放在心上,用他的话说:“问题不解决,睡不着觉。”
处理纠纷“有一套” 他把调解对象当亲人
“最近降温了,衣服记得穿厚点啊,当心冻着了……”11月的一天,范建芳像往常一样,来到辖区90岁的周老太家里,一阵嘘寒问暖。周老太常年独居,老宅动迁后,便住在胡同社区的车库里,与范建芳在一幢楼。然而,家里动迁那会儿,几个子女为了争夺房款,曾闹得不可开交,这让周老太一度陷入困境。
周老太育有三儿一女,三个儿子先后成家,女儿嫁在无锡,丈夫早年过世,但是,她的晚年生活却并不如意。自从家里老宅动迁,她将分到的一套房子卖出,且将房款全部交给女儿后,几个儿媳一直不满,并屡次上门责问。范建芳了解到情况后,主动出面调解。今年1月,范建芳约了周老太的几个子女,一起坐下来,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你们扪心自问,这些年对老人付出了多少?如今她做出这样的安排,是她的意愿,你们应该尊重她的选择……”周老太的儿子和儿媳一个个低下了头。经过范建芳的调解,事情很快得到了平息,老人的生活也恢复了安宁。
如今,周老太独自住在胡同社区61幢车库,女儿时常会回来看望,平时,范建芳也总会抽空过来瞧瞧,帮着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是周老太的“儿子”。“有了老周的照顾,我这边也放心多了,他长久以来的坚持,真的很令人感动。”周老太的女儿感激地说。
别人有难伸援手 他是街坊眼里的好心人
今年10月的一天,范建芳像往常一样,在小区里转悠,当他走到位于60幢的一个车库时,眼前的一幕令他吓了一跳:92岁的朱老汉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地上还有一摊血。见状,范建芳急忙上前查看。只见老人已不省人事,情况十分危急。
拨打120求救后,范建芳赶紧将老人抱上了床,一边在旁照顾,一边等待急救医生到来。当时,老人的子女都不在身边,120急救车一到,范建芳便陪着老人一同赶往医院。到医院后,他推着老人做CT检查,送他进抢救室……范建芳忙得满头大汗。由于抢救及时,老人总算捡回了一条命,家人对此感激万分。
每当别人有困难,或遇到不公的事,范建芳总是挺身而出。还有一次,邻居家里房子漏水请工人修补,维修结束后,工人竟漫天要价,要求支付1.4万元。“就这点活,维修费要这么高?”邻居找到范建芳协调。经过对材料费、人工费等逐一计算,最终,双方以4000元的维修费结算了事。“真是多亏了老范,差点就吃了大亏!”邻居庆幸地说。
因为经历过难处 他更愿意助人
生活中,范建芳就是天生有着这样一副热心肠,尽管每日为邻里琐事奔波,帮助他人解决难事,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其实范建芳的身体并不好。13年前,因遭遇车祸,他的左腿和臀部内置钢板至今都没有拿掉,走路一瘸一拐。“我自己也经历过难处,知道那种滋味,所以看不得他人有困难。”范建芳深有感触地说。
范建芳清楚地记得,那是2003年7月25日的下午,身为泥瓦工的他干完活后,便骑着电动车往家赶,谁料,途中被一辆汽车撞倒。最令人寒心的是,肇事者竟逃逸了,至今都没有出现。在医院治疗后,范建芳捡回了一条命,并在床上躺了整整一年,尽管身体已渐恢复,但他再也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走路,也没法出去干活了。
虽然遭遇变故,但范建芳一直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2014年,他主动当起了社区调解员和楼道长,不仅无任何报酬,还很辛苦,“以前当泥瓦工的时候,也经常出去帮人调解,我的心得就是要教大家学会换位思考,现在成了专职调解员,我要担起这份责任,争取让矛盾都在我手里解决。”范建芳一脸自信地说。正因为对于社区的事、居民的事,他都事事关心,热心为大家排忧解难,一直以来,街坊邻里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娘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