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说,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如果把打击职务犯罪的斗争比作治疗少数职务人群中的“病人”,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局的检察官们就称得上是一群预防职务犯罪的“上医”了。近日,记者就走访了宿迁市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局,采访了刚刚“全省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业务标兵”朱超。
初出茅庐,学习充电是朱超的习惯
“敬业尽责是他一贯的态度,勤于思考是他不变的习惯”,同事们这样评价朱超。出生于1984年的朱超,算是个学霸了,2006年本科毕业后从了一段时间教育工作,之后又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法学专业。2011年9月,从华东师范大学法学专业毕业的朱超,考入宿迁市检察院被分到职务犯罪预防局工作,这一干就是5年。
刚走出大学校门,接触到的又是一个相对冷门的业务,为了尽快胜任工作,年轻的他加班加点,废寝忘食,一面充分发挥专业特长辅助侦查办案,一面啃读法律书籍努力提高业务能力。作为综合业务内勤,在整理、上报、备份全部文件材料的同时,还积极思考总结预防工作经验。每参与一次预防活动,他都会与案件承办人深入探讨,了解细节;每撰写一份预防报告,他都会翻阅卷宗,分析特点。
有了刻苦努力的付出,他迅速适应了职务犯罪预防局的工作节奏,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工作规律。5年间,朱超先后独立办理徐某故意杀人案等公诉案件2件,参与办理其他案件10余件,撰写调研文章发表于《中国检察官》等期刊。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预防工作也出生产力”撰写并刊发在省级以上刊物的反贪、预防调研文章20余篇近15万字,这些文章也并被各地检查(检察)机关学习。
朱超用他的坚持和努力,成功地完成了由菜鸟到检察官再到检察业务行家里手的华丽转身。
润物无声:每一次案例剖析会都如警钟回响
“我后悔,后悔自己的行为,给党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大屏幕上,一起轰动全国的贪腐大案涉案官员流着泪说出这样一句话。坐在屏幕前听课的人,鸦雀无声,有一种震憾正在直击他们的内心。
近日,在宿迁市某乡镇会议室,朱超和他的同事正在为当地的乡镇党委干部开展典型案例剖析会。近几年来,朱超和他的同事已为全市多个市直机关和乡镇部门分批次开展典型案例剖析会。
朱超告诉记者,之所以开展这个活动,是为了发挥预防调查对“精准预防”的方向指引。朱超对2013年以来我市查办的23名乡镇党委“一把手”案件深入剖析,形成预防调查报告报送宿迁市委和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先后被市委和省院主要领导批示,推动宿迁市委出台了《宿迁市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八项制度》,加强对全市各级部门“一把手”监督。同时朱超撰写宣传我市“精准预防”经验做法的5000余字长篇报道被《检察日报》“廉政周刊”整版刊发,取得良好成绩。
未雨绸缪:教育警示触及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职务犯罪除了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对当事人的家人也会造成的很大的影响,甚至有的职务犯罪会牵连到整个家庭乃至整个家族。
搞好预防警示教育,就要把准脉搏开良方,而每年的年度惩防报告可以说就是这一剂良方。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朱超在这方面下了大量的功夫,从2011年开始,朱超承担了年度惩防报告撰写工作,为了开好这剂良方,朱超收集、研究大量的资料,最终形成一份图文并茂、有数据有图表、有原因分析和趋势预测及对策建议的年度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报告,报送地方党委政府。5年来,由朱超主笔的报告均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长期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朱超目睹了许多贪官的痛苦经历,他把这些血淋淋的例子写出来、编入教材中,主动联系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教育,他还承担“乡镇行”、“机关行”、“预防邮路”等大型活动组织筹备和文字材料。受教育干部群众不计其数,他也因此成了科室的标兵。
为了做好自己的分内事,他亲自参与推进“检察机关转型升级”工作。先后在《人民检察》、《职务犯罪预防指引》等国家级期刊发表文章15篇近10万余字,其中一篇调研文章被高检院评为三等奖,多次受邀参加法治论坛研讨
检验成果:5年奋斗收获满意成绩
朱超在进入检察院工作之前有两年的从教经历,2011年9月从教育行业华丽转身到宿迁市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局担任助检察员至如今,他获得过省市内的许多奖项。2012年度被宿迁市人民检察院评为优秀内勤。2013年被宿迁市检察院评为三等功,获评“年度调研先进个人”等,2014年被宿迁检察院嘉奖,被高检察院评为“优秀论文三等奖”等,2015年制发的检察建议被省院评为“十佳检察建议”等。
今年8月朱超参加了全省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业务竞赛,“参加这次比赛是领导对我的信任,也是我对自己这五年来的工作成绩的一个检验,所以赛前我做了很多准备,也是期待有一个好的成绩”。然而,在赛前朱超的父亲突然出了车祸受伤,照顾父亲、事故处理都要他来,加上工作、学习,朱超忙得焦头烂额,直到比赛当天,他还在为父亲的事情和家里电话联系。
好在,朱超凭借扎实的功底,最终以总分第一的好成绩,获评“全省职务犯罪预防业务标兵”、“犯罪分析报告优胜奖”并荣立三等功一次。朱超说这得益于他平时大量的阅读各种关于职务犯罪预防的资料和书籍,他这份孜孜不倦的劲头让他在预防工作中坚守阵地,成为宿迁职务犯罪预防人员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