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对于苏州市人民检察院法警大队副大队长翟晓冬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一年。那一年,他在大学里光荣地入了党,也在那一年他被特招进了武警边防海警部队。
翟晓冬告诉记者,进入部队,心高气傲的他下决心要干出一番成绩。他在被艇指导员任命为代理枪帆长后,常摆官架子,对战士的一些错误当面批评、横加指责。有一次,他半夜起来查哨岗,发现一个老班长躲在没风的角落里睡着了,当时就把老班长拍醒,要老班长立刻回到岗位上去,第二天还把这一情况报告给了艇领导。“晓冬同志,平时各项工作能做在前面,但工作方法过于生硬,不利于团结大家,生活中有点清高,没有和我们打成一片。”一个月后,在他的党员转正会议上,大家对他的工作、生活提出了很多批评,老班长对他提出的批评尤其多。
“在部队的一艘舰艇上,十几个人围坐在艇会议室,召开我从预备党员转正的评议会议,这一场景至今还在我的脑海萦绕,它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翟晓冬说,记得当时,我对大家提出的批评不能理解,觉得很委屈,工作这么累、这么尽心还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想不通。当时,艇上支部书记钱指导员看出了我内心的不平,会后和我谈了很久,记得当时他对我说:“从严要求不等于板着面孔,威信不是靠训人专横建立的,工作生活中对战士要多关心、体谅、鼓励,少苛刻、指责、批评。”
翟晓冬说,指导员还举了老班长站岗睡觉的事情为例,对我讲,当时如果我能心平气和地问:“老班长,白天是不是太累了?要不要帮你值一会岗?”相信效果会更好。“批评也是要讲究艺术的,不能站在对立面,而是要从关心爱护的角度出发。”指导员说。指导员的一番话让我受益良多,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我不断成长,从关心每一个战士出发,与大家同吃、同住、同玩、同工作,不仅各项工作走在前面,对同事、下属也更加坦诚豁达、温和包容,渐渐发现身边与我交好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对我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翟晓冬说,2012年,他转业至市人民检察院,在这个团结奋进的新大家庭里,找到了归属感、认同感。在三年多的检察生涯中,他先后参加了省、市两级院司法警察岗位练兵竞赛,取得了苏州市司法警察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第二名的成绩;编写的《司法警察警务工作指导手册》、《司法警察执法规范化手册》等,获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高度认可,从一名普通法警走上了法警大队副大队长的岗位。有人问他:“你都转业了,干嘛还像当初在部队那样把自己逼得那么紧,不累么?”“累,当然累,但干一行就得爱一行,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身为党员的责任。只有干在实处、走在前面,率先垂范,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和认可,才能将工作做细做实。”翟晓冬回答说。
“十多年前的那次党员转正评议会,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翟晓冬告诉记者,今天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当时的顿悟,明白了修身做人的道理,懂得只有以尊重才能赢得尊重。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阐述: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里面实际阐明了领导和下属的关系、领导如何对待下属的问题。与我们朝夕相处、同甘共苦的下属,是和我们零距离的人民群众,正确对待下属,不仅是工作所需,也是贯彻为人民服务很重要的方面。”翟晓冬深有感触,他说:“我今后一定要按照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群众服务’是我一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