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一线人物
陆伯帅:忠诚坚守二十载的反贪“老兵”
2016-08-17 10:29:00  来源:江苏长安网

  监控视频中,侦查人员正与职务犯罪涉案人员斗智斗勇。侦查指挥室里,他的眼睛盯着监控画面,不时与身边的同事交流几句……这是陆伯帅日常工作中的普通一幕。

  今年44岁的陆伯帅,检察生涯全在反贪。1997年,从苏州大学毕业后,他选择了苏州吴江检察院。从最初的反贪局书记员成长为如今主持工作的副局长,20个春夏秋冬、7000多个日夜、300多名犯罪嫌疑人,800多名案件当事人,这一个个数字,记录着陆伯帅的检察青春。

  反贪工作意味着“全能”

  20年反贪生涯,陆伯帅在积累大量经验的同时,工作之余从未间断学习。犯罪心理学、审讯学、会计学、逻辑学…… 各科他都学得扎实。“现在知识更新太快,必须跟上步伐,这样才能持续提高反贪的战斗力。”他说。

  2015年初,在陆伯帅的指导下,该院自主研发了吴江工程建设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将2010年以来吴江1400多个政府投资项目进行项目信息提取,建立了拥有1万余个信息关联点的基础信息应用库,能够及时获知相关企业在吴江的中标情况和具体项目信息。

  陆伯帅指挥对吴江某局原副局长缪某涉嫌受贿一案开展初查时,通过该系统发现该局近期相关工程项目量集中于某一发包方,这一线索为后续侦查指明了重要方向。

  办案中,陆伯帅更注重侦查谋略和科技手段的运用,这令不少陷入僵局的案件峰回路转。在查办某银行信贷员姚某挪用公款一案时,嫌疑人抱着“只要不开口,神仙难下手”的心态拒不如实交代。陆伯帅精心设计了 “由证到供”、“环环相扣”的侦破模式,对嫌疑人所涉及的大量票据、资料进行了仔细的调查分析,形成的卷宗材料足有一人多高。最终,陆伯帅用铁的证据将姚某挪用公款2500余万元的犯罪事实牢牢锁定。

  反贪工作意味着“放弃”

  2014年2月,陆伯帅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抽调,参与办理一省部级干部涉嫌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一案。

  借调期间,陆伯帅制定了严谨周密的侦查计划,在8个多月里辗转四川、湖北、山东等地调取了大量证据材料,询问证人100余人次,形成卷宗20余册,最终查清了涉嫌受贿的证据,为该案的顺利侦查终结奠定了基础。

  这些年来,陆伯帅连续多天不回家已属常态。即使回家,每晚睡觉前,他都要总结当天的办案情况,理清第二天的工作思路。有时候,想着想着,他就失眠了。

  “即使成功查办100起案件,但只要有1起存在质量问题,一切归零。”每次讨论案件,陆伯帅都要求干警们打起一万分精神,务必保证案件质量。他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把案件质量关,确保了该院反贪工作连续多年位居苏州检察机关前列。

  反贪工作意味着“无私”

  “如果我讲人情,有案不查,当初就不会选择反贪了,也不会干到现在。”平时,陆伯帅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和家人、同事“约法三章”:不打探案情、不接受请托、不收受财物。

  走上领导岗位的陆伯帅始终坚持“三个到场”:即突击审讯必须到场,通宵加班必须到场,案件讨论必须到场。2012年3月的一天,已连续加班几昼夜的陆伯帅突然感到一阵胸闷,头昏眼花,经紧急救治才稳定病情,稍感好转,他又急着重返工作岗位。

  对自己获得的个人三等功、吴江“优秀市民”等荣誉,陆伯帅看得很淡,他认为,反贪是个系统工作,讲究的是团队合作,靠的是集体智慧和协作精神。“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身先士卒。”

  陆伯帅的言行也不断影响着身边的每一名干警,也推动了吴江反贪队伍人才辈出。近年来,先后有3名干警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侦查人才,5名干警荣立个人三等功,20余人次受到表彰,反贪局也荣立集体三等功和集体嘉奖各一次,成为苏州反腐战线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