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个用一桩桩案子堆出来的科长。”这是同事给戴飞的一致评价。从检13年,他已办理各类刑事案件3500件3700余人,年均办案近300件,不仅办案数量在全市检察机关名列前茅,案件质量也被称为“免检产品”。
今年35岁的戴飞,现任苏州市吴江区检察院公诉科科长。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公诉”,他目前主要承担疑难案件办理和重大案件指导工作。这些年来,他先后获得吴江青年岗位能手、平安苏州先进个人等称号,所在部门被苏州市委市政府记集体二等功。
“挖”出吴江涉黑第一案
2008年初,戴飞办理了戴某、赵某等12人涉嫌寻衅滋事罪一案。经过仔细审查案卷材料,他发现此案并不仅仅是“寻衅滋事”那么简单。表面上看,这只是两伙人起冲突,但种种迹象表明,以戴某为首的组织似乎已是一个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
此前,该院还从未办过涉黑案件。戴飞明白,自己必须慎之又慎。那段时间,戴飞白天查阅资料和到兄弟单位学习取经,晚上则在办公室梳理案情。
随着工作的深入,戴飞更加坚定了最初的判断。之后,他协同公安机关做了大量的补证工作。 经对戴某等人重新讯问,证实这个团伙长期以发放高利贷、开设赌场暴力敛财。而且,其他11名嫌疑人对戴某制定“12条军规”的供述也得到了证据证明。至此,可以认定该团伙是一个有高度组织性、严格制度化的犯罪组织。
然而,庭审中十几位辩护律师均作无罪辩护,表示该组织不存在“保护伞”因此不能认定为黑社会性质案件。对此,戴飞以明确的法律规定和扎实的证据材料一一驳斥。最终,法院对检察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全部认定,12名被告人分别以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等罪名依法判处了刑罚。
公诉席“舌战”辩护团
出庭是公诉人的必修课,也是展示公诉人风采和检察机关形象的舞台。丰富的出庭经验,让戴飞认识到,公诉人在法庭上除了指控犯罪,也应积极释法说理,让被告人认罪服法才是圆满的庭审。
这些年,戴飞也不断在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和庭审应变能力。即便被告人当场翻供,他也处变不惊,以掌握的犯罪事实和确凿证据展开辩论。他还记得自己出庭公诉的吴江有史以来被告人最多的一起案件。这起聚众斗殴案,被告人多达23名,聘请了24名辩护律师,在法庭里整整坐满了5排。
起初,庭审并不顺利。由于这些涉案人员都是装修公司的员工,且都为外来务工人员。顾忌于对企业、对家庭造成的重大影响。一开始,被告人就你一言我一语争先发言。有的大呼冤枉,也有的大声求情。
面对近50名被告人和辩护人,戴飞没有因为场面的剑拔弩张而失态,始终按理性、平和、文明的要求,首先将案件前因后果娓娓道来,随后展示一份份清晰证据,最后又对被告人的犯罪根源一一剖析。
等到庭审结束时,紧张的气氛已经大大缓和,被告人都认识到了各自所犯的错误。案件宣判之后,被告人均表示服判息诉,不会上诉。
不只是“老黄牛”的办案标兵
虽然是办案大户,可类似于在一摞摞高高垒起的卷宗中露出半个脑袋之类的画面,却永远不会在戴飞身上出现。相反,他的办公桌非常简洁,桌上的卷宗永远不会超过三本。
其实,速度快不仅仅是因为戴飞踏实肯干,思路清晰,更得益于他善于思考总结,练就了举一反三的能力,办起案来自然是游刃有余,很多案件都已成为该院的“标杆案例”。而且,他还承担着本部门重要调研和信息材料的撰写工作,至今已有20余篇作品在权威刊物上发表,他起草的附条件不起诉、量刑辩论等多项创新机制也在实践中取得了实实在在效果。
如今,戴飞已是该院公诉部门的“领头羊”。作为公诉人,他在庭审中的缜密讯问、清晰举证和严谨论证,总让其他公诉人受益匪浅。作为负责人,他悉心指导年轻公诉人审查案件的方法技巧,传授办案经验。在当前“以庭审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戴飞还大力锤炼公诉团队的出庭能力,定期举行公诉庭审考评活动,积极助推整个团队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