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转业进法院,1991年7月到执行局,24年未曾离开过执行岗位,55岁仍奋战在执行一线,这是笔者对常熟市人民法院虞山法庭党支部书记陶建清的第一印象。
“我凭责任心和良心办案。”这是陶建清最常说的一句话。在他心里,法官职业不仅仅只是一份按月拿薪水的工作,它代表着一种责任,一种意义,在不断的付出过程中践行着自己的承诺。
责任心
“执行很辛苦,尤其是在结案超过两百件、存案还有两百多件的情况下,压力很大。但是,当我们看到55岁的陶书记还冲在最前面时,就不好意思叫苦叫累了。” 常熟市人民法院虞山法庭80后的年轻法官罗磊如是说。
2015年1月至11月,陶建清已经承办执行案件481件,是虞山法庭三个执行法官中年龄最大、收案最多、结案也最多的。
2005年至2015年,10年时间里陶建清累计办案超过2200件,年均结案达到220件,这是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数字,随着近几年法院收案数量的激增,陶建清年办案数从2013年的305件,到2014年的412件,再到2015年突破500件,工作压力一年大过一年,但他却始终在执行一线默默无闻地努力付出,他言谈举止之间流露出的责任心充分彰显了老一辈法官的高尚品质。按照常规,以他55岁的年纪,可以申请退居二线部门,但是他却一如继往地服从党组安排扎根在执行条线啃“硬骨头”。陶建清说:“我是党员,应该服从党组的工作安排,我从1991年干执行至今,党组安排我干什么就干什么,从不挑三拣四,这是党员和法官的责任。”
2015年11月10日,上百警力集中在常熟市四丈湾某盐业公司的出租房屋内进行强制腾房,这是陶建清承办的“硬骨头案”之一。申请执行人江苏省某盐业公司2007年将作为仓库的平房出租给被执行人石某,租期5年,2012年租赁期届满以后,盐业公司两次发函给石某要求收回房屋,但石某置之不理,也不付租金,还将房屋分割转租给20多户人家。盐业公司在法院判决生效之后申请执行,石某却玩起人间蒸发。陶建清一趟又一趟地约见他,寻找他,都无功而返。一年多来,考虑到分租户都是普通老百姓,陶建清只能苦口婆心劝说这20多户人家主动搬离,但这样的劝说工作谈何容易?他腿跑软了,口水也讲干了,收效甚微。
为了啃下这个硬骨头,在几次张贴腾房公告无果之后,法院不得不启动执行大会战预案,联合公安、医院、社区、公证处等单位,对该处房屋进行强制腾让。面对法院的强制执行,部分租户不仅不愿意搬出,更有甚者破口大骂。尽管如此,陶建清仍然不厌其烦地向他们释明法律,请他们配合执法行动。他说:“这些分租户也是受害者,他们租下石某转包的房屋,是想做点小生意赚点小钱,所以我们哪怕自己受点委屈也要尽可能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
像这样艰难的房屋腾退执行,一直在执行条线上的陶建清历经过很多次。仅2015年他就啃下了4个类似的“硬骨头案”。
55岁的陶建清,无论严寒酷暑,从早上忙到晚上,挨骂挨饿受委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始自终服从组织安排,坚守着平凡艰苦的执行岗位,这就是他的责任心,一位老法官、老党员的责任心。
良心
“执行法官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陶建清谈起24年执行工作的心得,由衷感慨道:“回过头去想想这几十年,可以说每一个案件我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执行法官不能欠债,尤其是很多程序终结案件,如果一终结就甩手不管,可能会害人害己。”
2009年的新年刚过完,当时在执行局工作的陶建清收到一个无锡市某区法院的委托执行案件,申请执行人是无锡市某纺织贸易公司,被执行人是常熟市某服饰有限公司,50万元货款未付。但正是这样一件看似普通的委托执行案,陶建清却为之整整奔走了5年。他说:“像这种委托执行案件,如果我们经过查找,发现被执行人确实没有财产可供执行,一般就是向委托法院发函告知执行情况,建议程序终结该案。”但这个委托执行案件不一般,申请执行人邓某的家庭已经陷入困境,其母亲瘫痪、妻子下岗、孩子读书,自己负债累累艰难度日;而被执行人生产经营状况恶劣,刚开始还能勉强付出一些钱来,但很快也停产了。面对执行案件中最艰难的“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情形,2012年,当陶建清从执行局调至虞山法庭时,没有把这件“硬骨头案”留下来,而是主动带到了虞山法庭。一年又一年,他为这个委托执行案花费了巨大精力,每年挤牙膏似地从被执行人处挤出一点钱来支付给困境中的邓某,但即使这样,邓某仍不满意。陶建清回想起每一次接到信访投诉单时的心情,很无奈地说到:“我每年都要跑好多次,从这个停产的企业老板手里一点一点执行到钱是很不容易的,虽然工作付出没有得到当事人的理解,但我没办法对这个陷入困境的申请执行人甩手不管,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一位时刻想着要对得起自己良心的老法官,注定是辛苦的。陶建清在5年时间里不断为该案奔波,直到2014年1月才全部执行完毕,个中艰辛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时过境迁,他却对这个案件一笑而过,这就是法官的豁达和无私。
而2012年陶建清调离执行局时总共带走了16件类似的程序终结“硬骨头案”,直到今年,绝大部分才执行完毕。
耐心
陶建清办案不仅讲良心,更讲耐心。执行法官经常要面对狡猾无比的被执行人,隐匿财产、虚假租赁、拒不腾房、开溜“起飞”……有些人为赖账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但陶建清不怕这些“老赖”,关键时刻总是发扬军人不怕苦不怕累的钉子精神,一钉一个准。
2010年底,陶建清承办了一件苏州某装修公司与安徽张某及其公司的执行案件,执行标的200多万元,但因查封的被执行人张某所有的一处厂房租赁给多户人家经营,且租赁期限很长,张某又不在常熟,致使拍卖程序无法正常进行。无奈之下陶建清只得启动对张某名下唯一一套住房进行评估,但张某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又居住在房屋内,根本不配合法院的执行。眼看着执行程序再度陷入困境,陶建清决定在2011年初赶赴张某安徽老家,希望彻底解决问题,但安徽之行一次又一次协商无果,前后7次共花了21天时间,终于让张某全额支付出该案件的本金和利息。
讲起这个案件,陶建清说:“7次去安徽非常辛苦,我年纪不轻了,长时间坐在警车里,腰椎和心脏都受不了,但我只能咬牙拼着。案件在自己手里,再难我也得亲自跑,像这种案件,评估拍卖房屋非常困难,我必须从张某本人身上寻求突破口。”
对很多申请执行人而言,一辈子可能就只接触一次执行法官,但执行法官手中,每年三四百个案件,接触到的当事人形形色色。对每一个案件的申请执行人都尽心尽责,一年、两年、三年,可能比较容易,但对一个在执行岗位上坚守24年的法官而言,能做到这样,就是在平凡之中创造了不平凡。
如今,陶建清除了办理大量执行案件以外,作为法庭的党支部书记,还肩负着培养庭里新生力量的重担。对待年轻法官,他一直苦口婆心教导:“年轻人要少说多做,在工作岗位上扎扎实实干出点成绩来才是王道。本职工作干不好,还一天到晚想着出去闯,谈何容易?天上不会掉馅饼。在法院里就应该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这是练真本事的机会,本领强了才能走到哪里都不怕。”
朴实无华又非常诚恳的言语,一如陶建清几十年如一日的做人秉性。在他的引领和鼓励下,虞山法庭执行组里年轻的罗磊今年也承办案件480件,沈伟476件。陶建清就像常熟法院的一面先进旗帜,引领着年轻法官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审执之路上,为常熟的法治建设默默贡献着力量。常熟法院以拥有这样一位好法官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