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检察官到法官,王雷的履历看似很简单,就如同他的为人,诚恳、沉稳、低调。但简单的履历背后,却是不简单的还略显厚重的“荣耀”:“全市审判管理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徐州两级法院先进个人。一项项荣誉、一面面锦旗、一声声感谢,无不凝聚着他劳碌奔波的心血和汗水,记录着他披肝沥胆的奉献历程和为民情怀。
化繁为简的“专心”
2015年,王雷审结案件680件,是铜山法院的办案状元。他审理案件被同事们戏称为“三高三少”:办案效率高差错少,调解率高上诉少,当事人满意度高投诉少。王雷法官多办案、快办案的秘诀就是“专心、及时”。
张宇佳是王雷法官的书记员,他介绍说:“王法官要求我在收到立案材料三日内必须给当事人送达应诉手续,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庭。”简简单单的一个要求能大大缩短案件审理周期,与此相对应的是王雷法官每天三到五个庭的开庭排期。
大家都熟知的“送达难”问题严重影响审判效率。应对送达难,王雷的办法还是两个词:“专心、及时”。庭前,王雷和他的审判团队及时上网查询开庭手续送达结果,一旦发现有未能正确送达的情形,及时和当事人沟通,保证能够尽快开庭。
“别小看打几个电话、点几下鼠标,如果及时落实到位,送达所节省下来的时间又可以多开几个庭,多写几份法律文书了。”王雷对自己的办法颇有几分自得。
为了及时下判,王雷通常把庭审全部安排在上午,下午的时间用来集中撰写判决书,这样对刚刚审理的案件印象清晰,又节省了翻阅卷宗、整理思路的时间。王雷介绍说,“能把繁杂的审判工作化繁为简,一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整个审判团队,审判员才能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案件的审理上。”
抽丝剥茧的“精心”
公正是审判工作的生命和灵魂。“不枉不纵、不偏不倚,让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考验”,根植这样的办案理念,王雷对公正的追求来源于对适用法律条文的尊重,从立法精神、立法原意方面去理解、适用法律,每件案子都公正判决。
卢某起诉陈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中,卢某持两张借条要求两被告偿还借款共计12万余元,借条上确实有被告亲笔书写的签名。但被告认为,这两笔借款系此前向卢某借款重新结算之后形成的新借条,之前的借条均没有收回。法律意义上理解,“书证为证据之王”。在当下诚信体系缺失,民间借贷真实性真假难辨的大环境下,想要推翻由书证“借条”所体现的借贷关系非常困难。
为此,王雷法官认真钻研了关于民间借贷的解释和文献,认为原告在本案中不能做出合理解释,不愿陈述借条形成时的具体细节,亦不提供证据证明款项交付的事实。因此,王雷认定该借贷关系不成立,判决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该案件宣判后,在当地引起非常大的影响,认为法官敢于突破,伸张了正义,此案也为以后的类似案件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
润物无声的“真心”
法庭受理的案件基本上都是邻里乡亲之间的民事纠纷。作为一个从农家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农民法官,王雷深知乡亲们的脾气习性。在化解矛盾纠纷时,他总是和风细雨般地对待乡亲们,如同细雨润物,使许多原本情绪对立、僵持的争执双方在他的耐心劝导下终归握手言和。
有一次,王雷法官承担了徐某诉其两个女儿赡养费纠纷一案。作为被告的两个女儿系徐某与其前妻所生,徐某再婚后,两个女儿不愿意再赡养徐某。为此,王雷法官就在法庭单独和两个女儿谈心,慢慢地,两个女儿解开了心结,愿意给付赡养费和医疗费。庭后,两个女儿搀扶着徐某回家去了。
李某诉王某离婚纠纷一案,给王雷法官留下的印象特深刻。李某的诉状非常简单,仅仅说到与被告感情不和,要求离婚。庭审中,李某才陈述说,王某的母亲对王某管教非常严格。庭后,王雷法官专门做王某母亲的思想工作。王某母亲长叹一口气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以后不再干涉他们的生活了。”李某解开心结后,自愿撤回起诉。
司法为民,永远在路上。这就是王雷,他的事业观也是所有铜山法院人的工作观、服务观、幸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