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刘季村25组总共31户,101个人,东西长493米,南北宽360米,共有202亩耕地,三个联防单元,正常在外务工人员19人,在本镇上班的27人。”海安县白甸镇刘季村25组网格员周永才对网格情况如数家珍。他每天串百家门,走百家居;访百家店,听百家言;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忧,暖百家心。2016年1月,被海安县综治委表彰为“十佳网格员标兵”。
“官”小责任重大
今年66岁的周永才多年担任农村干部,对农村工作了然于心,2011年开始,周永才担任了25组的网格员,成了最小的芝麻官。虽然每年只有1200元的报酬,每天的报酬买不到一包低档香烟,但是他对网格员工作情有独钟,干出了出色的成绩,受到县镇综治委、村两委会和组里村民的一致好评。老周的一个形象的比喻说出了网格员工作的重要性“一个基层的综治组织就像养蚕用的方格簇,每个方格就有一条蚕,这条蚕工作就是吐丝结茧。”
吐丝结茧是蚕的工作,更是周永才作为网格员工作的真实写照。
全村三十户,十户联保,有事报信息,无事报平安,资料台账做得井井有条。每天一大早,周永才不管多忙,总是东南西北走一遭,了解组里的动态。周永才又是组里的放水员,到了农忙季节,周永才总是通知各家各户开田、浸种、落谷、化除、治虫、施肥,遇到谁家缺劳力或者外出周永才总是主动帮忙。
谁家有矛盾,吵个架拌个嘴,周永才不请自到,帮助调解矛盾,被人们成为组里的“老娘舅”。
破解修路难题
给组里老百姓带来最大的实惠是修建水泥路,十多年前,有两次已经争取到了项目资金,因为矛盾始终得不到解决,工程始终没法实施。20组这个位置并不算偏僻的村民小组,老百姓眼巴巴看着农四路主干道东伸西延,组里的机耕路高低不平,每到雨天泥水飞溅,心里总感到憋屈,面对这种局面周永才想要解开这个死结。
2014年8月,根据村民的强烈要求,修路再次提到了议事日程,经过测量总长度是803米,除了国家拨付的资金外,村里和组里各拿6万。6万可不是小数字,要从群众手中集资修路,有人就打起了小算盘。周永才召开村民代表会,经过多方协商,基本取得了共识,按人均300元,责任田180元计算,可以凑足6万元。方案已定,到了收款时出现了波折,丁家的女儿早就出嫁到沙岗,但是户口没迁走;王家的女儿考上大学,户口还在本组,也不同意出这份钱。眼看事件就要搁浅,周永才多次到两家做工作,他动情地说:“咱们这个组修路的计划有了十几年,要是再修不成,谁家买个汽车开不进,这辈人年龄越来越大,再不修这辈子也别想走上好路,我们都盼着这一天。”周永才的真诚终于感动两家,最后600元工程款总算到位。
眼看到了开工的日子,路基要加宽加高,影响到靠近路基的责任田承包户,周永才跟村里协商,最后在上缴中给予补偿,事情出现了转机。但是节外生枝,周家原来在外务工,家中1.7亩责任田委托给沈家耕种,“一折通”补助仍然由周家领取,几年下来相安无事,到了修路问题出来了,周家要求收回责任田,沈家不干:“没人种你找我,人回来又要责任田,这事不能由着你。”周永才又到两家做工作,最后将沈家的自留地调整过来,事情总算有了眉目。
9月份,工程将要开工了,有人提出修路的资金问题和工程监理问题,这一点周永才早就料到,他召集村民会,公布的项目的开支计划,对每一笔款项开支都制定了规则。为了水泥路的质量,组里推选了两名“土监理”,经过三个月的忙碌,到了10月初,一条崭新的水泥路终于建成,正好赶上了秋收,老百姓把三轮车开到田头,拉着沉甸甸的稻谷回家,那份喜悦正是对周永才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邻里握手言和
周家和刘家是邻居,上世纪80年代,周家建起了青砖小瓦的三间瓦房,周家后面两米的地方栽上了几棵风景树,后面的刘家建房之后,就紧贴着周家的风景树栽了栽了一排水杉树,水杉树成才以后遮住了自家的光线,也为周家带来的烦恼,原来每到秋天,水杉树叶落下后,正好堵住小瓦屋的水沟,造成了屋面漏雨,为此周家每年都要请瓦匠到屋上拾掇一番,费了工,花了钱,窝了一肚子火。
2015年秋天,刘家因为房子翻修,重建厨房车库,但是院落一头大一头小需要调整,刘家请周永才出面与前面周家说和,周永才看到时机已经成熟,多次上门做工作,达成双方满意的结果,刘家将水杉树砍伐,院落向前面扩展20公分,对周家房屋的修缮承担部分费用,至此一对十几年反目成仇的冤家终于握手言和。刘家的住宅条件得到了改善,去年,在外工作的儿子买了小汽车,沿着刚刚浇筑而成的水泥路一直开到家中的车库。新车到家、新房落成,周永才买了鞭炮上门祝贺。这个不寻常的日子,多年不来往的刘家请来了周家,多年的恩怨得到了结。酒过三巡,天生倔强的老刘借着酒兴对周永才说了一句推心置腹的话:“当初门口这排树对两家都用影响,但是因为没有人解开这个结,拖了十几年,其实对两家都没有好处,老周出马,做了一回“老舅爹”,把问题解决掉了,我们一家谢谢你!”
在白甸地区,“老娘舅”是对农村中对德高望重者的尊称,家长里短,大事小情都需要老舅爹前来主持公道,化解矛盾,周永才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老舅爹的内涵,成为维护一方稳定,建设和谐安宁的新型农村社区的中坚力量。金杯银杯抵不上老百姓的口碑,25组的村民赞扬周永才,是村民信得过的“老娘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