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一线人物
李磊:苏州义警“第一人”
2016-01-28 10:12:00  来源:江苏长安网

  苏州治安义工工作模式于2014年被苏州市公安局予以全面推广。如今,苏州义警已经成为苏州公安工作的一个品牌,义警人数已达到4万余人,苏州义警活跃在大街小巷,为治安和社会和谐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苏州市公安局工业园区分局胜浦派出所新盛花园社区民警李磊提议创建了第一支义警队伍,成为苏州义警“第一人”。

  从单枪匹马到群策群力

  说到李磊,社区居民和派出所民警都会骄傲地说“苏州义警就是他首创的”。胜浦是苏州义警的发源地,而李磊就是胜浦首支义警队伍的发起人。

  李磊2005年参加工作就来到了新盛花园社区,在熟悉过程中发现社区不论是人防还是技防都严重不足。社区人员鱼龙混杂,又地处人员流动性大的闹市区,治安工作压力非常大。如果利用传统的群防模式,留守在社区能够出力的大多是年纪偏大、能力有限的居民,显然这部分人在应对治安状况时存在先天不足。李磊转而将目光转向辖区企业,这些企业有充足的群防人力资源,同时有治安需求。李磊参考借鉴了多地的群防义工经验,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特点,制定了一套方案。

  2011年,通过和辖区企业的对接交流,新盛花园社区的首支“治安义工队”正式成立,这支队伍就是苏州义警的前身。李磊说,义工队成立之初主要是由企业的保安、员工、社区居民组成,由派出所民警带领他们协管和巡逻。义工队的工作很快就显出成效。除了巡防,义工们在矛盾调解、便民服务、安全宣传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了人员数量为基础,接下来就对人员素质进行了筛选。李磊建立了治安义工网站,通过网络布置工作内容,招募人员。医生、老师、银行职员、个体商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长,李磊合理安排他们的时间,充分利用他们的特长,让每一位义工都能切实发挥作用。

  既是老娘舅也是急先锋

  社区居民们对李磊的描述都离不开一个词——踏实,任何事只要交托给李磊就稳妥了。义警们虽然能帮助调解居民纠纷,但是由于经验不足有时也会因为沟通问题而弄巧成拙。李磊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耐心地传授给义警们,教授他们一些调解的技巧。一旦遇到有危险的警情,李磊也一定是冲在最前的。

  去年2月19日正是农历大年初一,胜浦派出所突然接到一条火灾报警,当民警们赶到现场时,只见居民楼九层一个窗口冒着浓烟。已经撤离到楼下的居民说屋里住着的是一对老夫妻,两人都还没出来。

  此时,消防人员已经开始灭火,李磊让随行义警留在楼下维持现场秩序,而他二话不说转头冲进了居民楼,沿着安全通道向九楼去。当时楼道里还有不少从家里逃出来的居民,在楼梯间里徘徊不知所措。他先安抚楼道里的人,指引他们正确的逃生路线,要求他们尽快撤离。等到了九楼李磊发现,两名老人已经被火势吓坏了,双双呆坐在地上。李磊和赶来的一名消防官兵一人背起一名老人,迅速下楼成功将老人带到了安全地带。

  儿时梦想支撑高压工作

  今年31岁的李磊,自2005年成为胜浦派出所的一名民警以来,在新盛花园社区已经度过了整整十个年头。胜浦已经成了这位宁夏汉子的第二故乡,如今随便报一户李磊都能清楚说出住户的情况,社区居民都认识这位“李警官”。然而,李磊说,在胜浦工作的3700多个日夜,由外地人变为“自己人”的过程中有太多艰辛。

  作为土生土长的宁夏人,苏州方言给初来乍到的李磊一个下马威。李磊说:“有一阵真的特别低落,整个人都进入了低迷期,甚至有些抗拒工作。”正式参加工作前虽然知道工作强度会很大,但是“一人一区”的工作量还是让他惊呆了,语言的障碍更是让原本有序的工作完全乱了套。李磊无意中翻出的一张老照片又让他打起了精神。那是他5岁时的一张照片,照片里他穿着当时公安的绿色制服,在幼儿园排练的节目中扮演一名警察。李磊笑称,这也许是一种缘分,他和警察这份职业的缘分。做一名警察是他儿时的梦想。

  李磊告诉记者,他自己也没料想到会在胜浦一干就是十年,从最初的陌生人到现在人人熟悉的“自己人”,这也是所有同事和居民们对他的信任。如今,他不再是一个人坚守,除了同事们还有社区的居民们,对守护这个社区的安全他信心满满。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