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一线人物
如皋民警宗建华:百姓信赖的“总管家”
2015-04-08 16:53:00  来源:江苏长安网

  “熟悉我的人喜欢喊我‘总管’,一来我姓宗,有个谐音,二来他们认为我什么事儿都要管、什么事情都能管……”如皋市公安局搬经中心派出所社区民警宗建华在社区当“总管家”的故事还真不少。

  本子+双脚 走出来的“活地图”

  2009年9月,宗建华从治安大队调到搬经中心派出所担任搬经居委的社区民警。辖区面积4.8平方公里,覆盖整个搬经镇中心镇区,住户1400余户,常住人口5000多人,暂住人口520余人,是全所治安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他说,要想干好社区工作,没有窍门,只要做到一个字——“勤”,踏踏实实地跑社区,把社区的事当成自己的家里事就可以了。

  宗建华有事没事,每天都要到自己管辖的社区转一转,走访时身上一定带着相机、民情记录本和联系卡这三件“宝贝”。初次和人见面,他会主动热情地打招呼,并递给对方一张警民联系卡,“有事尽管打我电话,24小时开机。”宗建华手中带着记录本,走访中听到群众的心声,接到群众的诉求,他也会详细地记在本子上,每家每户的方位图、监控探头等公共设施,居民最新更换的手机号码甚至QQ号都有记录。对群众的诉求,不管能否解决,必定及时回复;对记录的内容,必定当日录入警务工作平台。每周、每月,宗建华还会定期翻看记录本,查点是否还有没完成的事。

  宗建华说,他为自己定下了“四个必访”的规矩——辖区单位、住户必上门走访;刑事解教回村人员必上门查访;群众发生矛盾、案件必上门询访;居民留言求助必上门回访。几年中,他收集的辖区各类资料有厚厚的十几本,信息量达到2万余条。“地图”内容不断丰富,采集录入的信息资料为破案提供了多条线索。

  耐心+用心 好脾气成就“老娘舅”

  没户口办不了医保,要找宗建华;发现治安线索,首先会想到他;就连房子漏雨、两口子拌嘴,也会找到他。镇上的群众都说“有什么事儿,找宗总管就对了”。

  宗建华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他把“耐心、用心”四个字作为制胜“法宝”,先后调解各类纠纷1600余起。

  2014年7月初,宗建华接到好几个群众打来的电话,都是反映辖区某皮革制品厂排放污水,气味刺鼻难闻,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宗建华立即前往调查,发现确有此事。他和相关监管部门一同联系皮革制品厂负责人,重申法律相关规定,并逐一上门安抚居民情绪,防止事态扩大。最终皮革厂重新规范制度,按合法途径排污、排气。事情圆满解决,居民们非常满意,硬要给宗建华送锦旗。

  “社区民警这个岗位必须得吃得了苦,受得了气,对群众必须是‘好脾气’!”宗建华说,每个人的个性不同,但好脾气是调解工作必不可少的。2014年8月,搬经镇严鲍居的缪某和邻居丁某因家门口的垛草堆置问题发生口角。缪大姐早年丧偶,个性要强,在与70岁的丁大妈纠缠中互相推搡,致其胸腔积液。丁家找缪家理论,可是缪大姐却拒不承认。宗建华接手后,反复上门做双方调解工作,还找来了缪大姐的儿子和中间人一起协调。前后2个多月时间,宗建华说服缪大姐支付了医药费,丁家也移走了草堆,双方终于握手言和。

  真情+付出 社区群众都是“自家人”

  多年来,宗建华真情付出,温暖了群众,也收获了信任和感动。

  今年大年三十,宗建华收到了一条来自贵州的短信。“今年我终于可以坐火车回贵州老家过年了,真的感谢您。”发短信的人名叫严红,1994年从贵州嫁到如皋搬经,成了一名“外来媳妇”。因为长期离家,贵州老家误将严红的户口注销,她便开始了20年“黑户”生活。打工没有身份证被人看不起;想回老家却无法购买火车票;村里办医保她也无法办理。2014年12月,严红抱着一线希望拨通了宗建华的电话。在了解情况后,宗建华认真做好登记、上报,并整理情况发函给贵州警方商请寻找严红的户籍底册,还通过其他同事找贵州当地民警多次协调沟通。一个月后,好消息传来,严红的户籍底册找到,可以办理户口了。赶在春节前,宗建华把补办好的户口簿送到了严红手里。

  凭着对群众的这份真情,宗建华也赢得了荣誉和肯定。他先后8次记功、嘉奖,被南通市局表彰为“十佳社区维稳能手”、“优秀社区民警”。今年,他从南通全市1000多名社区民警中脱颖而出,被评选为全市公安机关十佳“社区民警标兵”。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