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头发花白,做起事来却丝毫不逊于年轻人,他把水上治安管理、服务群众当成一种快乐,坚信“只要带着感情去工作,没有捂不热的心”。从警22年来,他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以实际行动守护着辖区100多公里的水域,被当地百姓称为“保护神”。他就是南通市局开发区分局营船港派出所水上社区民警徐锦奎。
徐锦奎,男,1957年11月28日出生,中共党员,1992年从部队转业至今。现为开发区分局营船港派出所水上社区民警、主任科员,主要负责南通开发区西至裤子港、东至江海河闸水域内的治安管理工作。先后多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获得南通市“优秀社区民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等数十项荣誉,所管辖的警务区连续多年群众满意率达到100%。日前,徐锦奎成功入围2014年“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类”候选名单。
他是一张不折不扣的“活地图”
在老徐管辖的100多公里水域内,光是营船港、裤子港、四号坝等大小闸就有6个,最远的闸距派出所有35公里之多,长期停滞在辖区内外阜的船只多达1000余只。水为路,船为家,漂泊不定的船民成分杂、性子野、易惹事。但22年来,老徐管辖的警务区却一直风平浪静。原因就在于,老徐凭借自己多年水上工作经验和找来的水文资料自制了一张水上区域图。这幅办公桌大小的地图,是他通过多次反复“考察”,根据水域特点和船民路途远近情况一笔一划手绘的。图上,沿江水域的地形、航线、船舶船民具体分布位置等都一一标识得清清楚楚。此外,老徐自己就是“活地图”、“活字典”,哪条船舶何时返回、停止在什么位置、哪家船户有需要办证、哪个船民有困难需要帮忙,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水上管理他有自己的“工作经”
为了及时掌握船舶船民的工作状态,老徐结合陆地社区管理经验,形成一套特有的水上管理制度。每天骑电瓶车沿着每一条河、每一个闸、每一座桥、每一个单位逐一登记造册,建立一船一户一档案,并进行分门别类动态管理。为了便于查询,老徐还为船民一一办理船舶户口簿及船民证,逐一上网登记造册,做到船不漏户、户不漏人,600余条船舶、1200余名船民个个都有了“户籍”档案。与此同时,他还运用陆地社区管理经验,在给船民办证时,给他们发送印有自己名字和手机号码的警民连心卡。“这里每天过往的成千上万条船,干什么的,停哪个位置,船上有几个人?我心里一清二楚。”老徐自豪地说道。
一块牌子就是一间流动警务室
为更加方便为船民服务,2010年4月,老徐在分局的支持下成立了“开发区水上流动警务室”。四年多来,这块蓝白相间的“开发区公安分局营船港流动警务室”的牌子就像老徐身体的一部分,跟随他的每一次走访,而他也早已习惯走到哪儿就将“水上流动警务室”的牌子挂到哪儿。流动警务室每到一处扎营,附近的船民就会纷纷划船过来:咨询办户口、孩子入学问题,查询户口信息……等到零零碎碎处理完船民们大大小小的事儿后,他又挟上“水上流动警务室”的牌子驱车向另一码头驶去……
青奥安保他是不折不扣的“排头兵”
作为水上警察,老徐的工作并不比陆地上的警察轻松,尤其每年夏季是落水事故多发期,老徐总忙着进行安全检查、抢险救灾、处置突发事件等等。今年夏天恰逢南京青奥会,老徐所在的巡特警大队负责青奥期间水上安检防控工作。针对人员少、任务重的实际,老徐发挥带头作用,带领兄弟们守在青奥安保水上防线,为打赢青奥安保攻坚战努力奋斗着。青奥期间,老徐和同事们每天驻守在水上检查站,对所有进宁船舶进行设卡检查,除了对船舶运载货物进行安检,还对船员的背景进行审查,确保安检查控工作万无一失。只要一有时间,老徐就沉入辖区、深入群众,通过走访调查、签订治安责任书、发放各类警方提示等方式,强化青奥会安保宣传工作。
他用实际行动诠释警民“鱼水情”
水上民警平常做的事情就是跟船民打交道,了解船民所需所求,解决船民困难。2012年9月,暂住裤子港的安徽省无为县船民裴学青的孩子裴宏宇已到上学年龄,一连数日,他跑了就近的几所小学校都不被接受。为此,急得团团转的裴学青夫妇找到了老徐。老徐了解情况后,立即与开发区实验小学联系,多次找学校领导反复商量,通过数次协商终于让裴宏宇安心坐进了教室。
在南通开发区100多公里水域上来来往往的船民们,或许他们并不知道水上警察的具体职责是什么,但是,如果问他们老徐是谁?他们一个个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一番后说,“好人徐锦奎”。人们常说警民鱼水情,老徐正是这样,在为民服务中,既帮助了他人,又充实了自己。正因为他把船民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关爱,船民们也像爱戴自己的亲人长辈们一样爱戴他。他,是船民们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