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一线人物
“大鼻子警察”的爱民故事
2014-08-07 09:49:00  来源:江苏长安网

  提起“大鼻子警察”沈长华,南通市通州区石港镇石南居花市街村、乐观村、新貌村的村民们没有不认识的。22岁那年,沈长华从部队退伍归来,加入了通州公安队伍,始终坚守在最基层的社区一线默默耕耘。这位天天在乡间奔走、脸膛黝黑、不善言辞的社区民警,带着对群众深厚的感情,凭借着几十年如一日的实际行动,得到了3个村1.4余万村民的深深认同,他被群众亲切地称呼为“大鼻子警察”,他的社区被称为通州“最安全社区”。 

  六十余本工作笔记,记下数不清的爱民故事 

  走进沈长华的办公室,最醒目的便是放在他橱内一角的60余本工作笔记本,虽然有的封面早已泛黄,破烂不堪,但这些都是沈长华最珍贵的“宝贝”。每一本的封面上都工整地写着记录时间,最早的一本是1994年的。老沈的社区有1.4余万村民,平均下来,每天都会接到四五起群众求助,光靠脑子记,肯定会有遗漏,所以沈长华便养成了随手记录的习惯,把和村民有关的事情一一记录下来,时刻提醒自己别忘记了村民的事情: 

  199812月,花市街村五组的李大妈不小心摔坏了脚,现躺在家里休养,明天下社区要记得去探望。 

  20046月,乐观村三组小李的身份证要补办,证已经办好,下社区要带给他。 

  200811月,新貌村周边最近有可疑人员逗留,下午要立即和村里联系,让村民们加强防范,小心盗窃。 

  …… 

  20年过去了,老沈的笔记本已有60余本,记录了数不清的为民服务的小故事。正因为沈长华做事认真、踏实,有求必应,社区里的群众口口相传,让沈长华的“名气”越来越大。平日里,群众只要有困难都会第一时间想到找沈长华帮忙,而沈长华对群众的每一次求助,都会认认真真、全心全意地解决好。 

  今年6月的一天,正在整理社区资料的沈长华突然接到电话,文山大桥上有一位二十多岁的女子坐在桥边要跳河。那天并不是老沈值班,可沈长华却说:“那是我的辖区,我熟!”然后迅速戴上处警装备,赶往事发地点。 

  文山大桥距离河面有十几米高,下面是浑浊湍急的河水,一名年轻的女子坐在桥外沿垂着头抹眼泪。看到有民警靠近,女子突然站立起来,情绪变得更加不稳定,身体在不停地晃动,情况十分危急。沈长华立刻让女民警和女子聊天,转移女子注意力,同时从侧面悄悄靠近女子。就在女子刚要转身的刹那间,沈长华纵身翻到护栏外,从身后用一只手牢牢抱住女子,另一只手死死抓住护栏。10几米高的桥上,两人就这样站在不到40公分宽的外沿上,下面就是七八米深的河水。女子一边哭着挣扎,一边用力推着沈长华。由于用力过猛,患有椎弓崩裂的老沈腰部传来钻心的疼痛,可他咬紧牙关强忍住,用尽浑身力气抱着女子翻回桥面。 

  上了桥,女子头也不回转身离开,不愿意讲出事情原委。人是救回来了,可事情还没有解决,万一再出事后果不堪设想!沈长华这样想着,用力地从地上站起来,默默跟着女子走了几公里。在老沈耐心地劝说下,女子终于说出了原因,原来她和老公吵架后,一时气急,就想跳河自尽。最后,老沈将女子送回了家里,并耐心对夫妻两人进行了劝说、调解,看着夫妻两人又重归于好,老沈这才长舒了一口气,用手撑着酸痛的腰,慢慢走回车里…… 

  二十年扎根同一社区,村里几代人都认识他 

  沈长华曾经是一名军人,退伍回乡后,成为当时通州市公安局五窑派出所的一名联防保安队员。1990年,他成为一名合同制民警。1994年,他被调到当时的石南派出所负责花市街村、乐观村和新貌村的社区警务工作,后因乡镇撤并,石南派出所整建制划并到石港派出所,沈长华便随之到了石港派出所,仍然负责这三个村的社区警务工作,这一干就整整20年。 

  从当年刚工作的毛头小伙,到现在两鬓渐白、皱纹浮现,沈长华将自己的青春岁月都默默地奉献在了平凡琐碎的社区工作里,无声的守护中,沈长华和村民之间也建立了血浓于水的亲情。许多群众都把老沈当成了自己家里的一份子。 

  花市街村3组的王大妈和沈长华认识20多年了,王大妈有一个儿子,从小就比较调皮,长大后不愿意读书,早早地开始在社会上“混”。为了管教儿子,王大妈是费尽了心思,儿子小李却从来不买账,继续我行我素。后来,小李外出做生意亏了钱,家里欠了近十万元的债。一天夜里,要债的人赶到家里,向王大妈讨要钱款,可家里根本无力偿还。无奈之下,王大妈向沈长华求助。老沈接到电话后,连夜赶到王大妈家里,将小李和要债的人一起带到派出所进行调解。在老沈耐心、细致地调解下,债主最终同意分期还款。晚上,老沈没有回家,留小李在所里认真地谈了一夜,教育他一定要从这件事里吸取教训,克服难关,以后踏实工作。从此以后,老沈隔三差五地给小李打电话,了解他的近况,并一直鼓励他好好工作。在沈长华的帮助教导下,小李一改往常,踏实勤奋地工作着,很快把家里欠的账都还清了,还带王大妈去上海游玩。第一次出远门的王大妈,没给任何人买礼物,唯独给沈长华带回了一袋茶叶,无论如何要老沈收下,感谢他多年来的帮助。沈长华推辞不下,就特意泡了两杯茶,和王大妈一起喝。 

  在二十多年里,沈长华因为工作扎实、成绩突出,获得的荣誉越来越多,他曾经有过三次提拔和变动岗位的机会,可他都没有离开。“那会儿,群众听说他要调离,纷纷自发跑到派出所,希望可以让老沈留下,群众舍不得,也离不开!”石港派出所之前的两任所长都亲眼目睹了这些事。就这样,在群众的挽留下,沈长华毅然决定继续留在这里,一心一意地为群众服务。“在什么岗位不重要,在什么地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的老百姓需要我。”对于沈长华来说,相处了20多年的村民们是他心头最放不下的人。 

   “大鼻子”警官成“门神”,小偷小摸不敢进门 

  熟悉沈长华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鼻子大,“大鼻子警察”这个昵称由此得来。在他的社区里,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事情,别的村逢年过节,村里挨家挨户都会挂春联、贴门神,而老沈社区的村民们,则会在家里和家外张贴新一年的沈长华警民联系海报,这成了沈长华社区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村民们说:“我们家里有‘大鼻子’门神,小偷小摸的不敢进门,管用着嘞!” 

  原来,2008年的一天,村里来了一群假和尚,借着化缘的名义,用假金元宝诈骗村民的钱财。当这群假和尚来到花市街村老赵家行骗时,被老赵识破了骗局,老赵当下拿出沈长华的警民联系卡,指着老沈照片说:“你们再来骗人,我就叫这个警察来,他就在我们身边!”几个假和尚看见后,灰溜溜地走了。后来,沈长华下社区时,花市街村8组的陈广生老人特意拉住他,向他要警民联系卡,说要贴在家里、墙外震慑坏人,老沈这才知道了这件事。为了方便群众,提升村民的公众安全感,沈长华又将警民联系卡进行改良,制作成集警民联系、安全防范、警方提示为一体的海报即时贴,特意印制2万余份发给村民。村民们拿到新的海报后,都纷纷张贴在大门和外墙上。 

  在沈长华的努力下,他的社区是全区发案数最少的社区,村民们都亲切地叫他“大鼻子门神”。分管刑侦工作十余年的区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曹勇感慨地说:“我一直坚持大要案件必到现场,可这么多年来,我从未去过沈长华的社区,他那儿的治安状况非常好!” 

  绑紧绷带下社区,十余年温情照顾重病妻子 

  沈长华曾经是一名军人,因为一次执行任务,他不幸摔伤了腰椎,20多年过去了,曾经的伤病让沈长华的腰椎出现了严重的椎弓崩裂,平时没有办法长时间弯腰,更不能干重活。每次骑车下社区前,老沈都会用特制的绷带,请同事将腰部狠狠绑紧,紧到连一根小手指都放不进才行。只有这样,骑车时,才会减轻因为震动带来的疼痛。 

  今年上半年,因连降大雨,江海村村民老刘家的水稻田积满了水,如不及时排出,水稻就会淹死。可与老刘有矛盾的邻居却把排水渠堵死了,村干部调解也无济于事。最后找来了沈长华,他悄悄把邻居拉到一边,诚恳地说:“老哥,如果这水排不出去,稻子全都要淹死了,老刘一家一年都白忙!这样,今天我来挖!”说罢,他脱去警服,扛起锄头挖水渠,黄豆大的汗珠很快布满了他的脸颊。老刘和邻居看着沈长华腰上绑着紧紧的绷带,都被深深感动,赶忙过来帮忙,很快挖通了水渠。 

  早在2004年,沈长华的妻子吴艳平被查出患有肾综合征,当时儿子正在上初中,而老沈的工作也非常繁忙。虽然没有时间请假,但为了照顾好妻子,老沈每天早上总会早早地起来,给妻儿准备好早餐,下班后一做完手头的工作,就立刻赶回家,给妻儿做饭。吴艳平也心疼丈夫,忍着病痛在周边的一家服装厂做临时工,努力赚点钱补贴家用和医疗费,减轻老沈的负担。生活虽然苦点、累点,但沈长华依然觉得充满希望。 

  可天不遂人愿,2013年初,吴艳平的病情恶化,肾综合征转化成为尿毒症,每周要进行三次血透。在吴艳平病情最严重,住院需要人陪护时,恰逢所里开展流动人口专项整治工作,沈长华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妻子。关键时刻,老沈将远在北京上大学的儿子召回,专门请假照顾妻子一个月。事后,吴艳平丝毫没有责怪沈长华,她知道沈长华的不易,只希望老沈把工作做好,不要让自己成为他的拖累。 

  但频繁的血透不仅痛苦耗时,而且需要一大笔费用。一天夜里,吴艳平流着眼泪,对沈长华说:“我不想做血透了,你让我早点走吧,我不能再这样拖累你和儿子!”沈长华却坚信日子会好起来的,并不断鼓励妻子。在老沈的支持下,吴艳平继续接受了治疗,坚持到今天。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