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芹,徐州市“十佳检察官”、徐州市铜山区人民检察院侦监科科长。她是检察战线上的一朵铿锵玫瑰。她爱红装,更爱检装。28载春秋冬夏,她在检察岗位上尽心尽责,办理的2000余件案件从无错漏;她带领的侦监科年年被评为条线先进集体,立案监督和侦查监督成为在徐州市乃至全省叫得响的工作品牌。
打黑除恶,她巾帼不让须眉
当年,铜山有位红极一时的“优秀企业家”张某,人大代表、明星纳税大户等光环集于一身,但光鲜背后却干着“黑社会”的勾当。他和手下的骨干分子在铜山北部乡镇及附近的微山湖上称霸一方,寻衅滋事、敲诈勒索、故意伤害、强迫交易、收取保护费,老百姓敢怒不敢言。2008年,时任公诉科副科长的王芹临危受命,提前介入,引导侦查。为了完善证据,2009年的正月初六,她和侦查人员远赴太湖上的一个小村庄取证。这里的40多位渔民曾在微山湖上搞养殖,因为饱受欺压,被迫背井离乡。当王芹等人赶到时,因为害怕打击报复,面对询问,三缄其口,甚至冷嘲热讽,调查取证举步维艰。王芹没有放弃,每日早早地找到渔民,苦口婆心做工作,深夜才回去休息。连续三天的冒雨工作,终于打动了被害人。一天,一对老夫妇把热气腾腾的糯米糕端到了王芹的面前,王芹知道,被害人的心扉被打开了,案件侦查终于有了眉目。没人知道,此时王芹重病的母亲已经处于弥留之际。当她拖着一身疲惫赶回家时,看到的是母亲干瘦的身躯、憔悴的面容、微睁的双眸。母亲看完最后一眼心爱的女儿后心脏停止了跳动,王芹心如刀绞,强忍悲痛,料理完母亲的后事随即投入工作。 经过艰难的调查、完善、固定证据工作,形成的侦查卷宗12卷,证据材料3000余页,这起影响恶劣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案真相大白。最终,张某某等11人被以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等罪名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至3年的刑罚。此案被评为当年江苏省十大“精品案例”。判决当天,当地百姓燃起鞭炮,像过节一样喜庆。王芹知道,母亲在天之灵也一定会为之欣慰。近年来,王芹主办的七起涉黑案件,把80多名黑恶分子送上了公正的审判台。
善于监督,她守望法律公正
2009年夏天,已经担任侦监科科长的王芹,得知一起医疗事故背后有非法行医问题,于是监督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为了掌握线索和证据,她带领干警用三天时间明查暗访,调阅800多册行政执法案卷宗,锁定涉嫌非法行医57人,建议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发出检察建议跟踪监督。最终,这批危害群众健康的“黑手”全部受到了法律惩处。事后,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建规立制,先后设立了非法行医监测哨点、医疗卫生信息公示等制度,及时堵塞监管漏洞,提升监管能力。
五年来,她带领侦监干警审查逮捕案件2972件4179人,监督立案102件140人,其中6人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2人被判处死刑;监督撤案66件88人,纠正漏捕102人,其中12人以上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1人被判处死刑。 为了提高监督质量,在她的建议下,铜山区检察院建立了《直诉案件备案审查制度》、《动态监督制度》、《跟踪监督制度》等机制,进一步突出监督重点,参与社会管理,加大对犯罪的打击力度。
以人为本,她倾情呵护弱势群体
这位铁面无私的法律监督者,在孩子们眼中,却是一位柔情似水的检察官妈妈。王芹常常说,她是一名检察官,更是女儿、妻子和妈妈。她是八所中学的法制副校长,是铜山区青少年关爱基地的创始人之一。只要有时间,她一定会走到当地留守的孩子们身边,为他们送去法律知识和别具匠心的礼物,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和喜爱,被亲切地称为“检察官妈妈”。 2012年,在吕青检察长的倡导下,王芹带领干警们率先在全市成立管护教育基地,对不捕、不诉、缓刑的青少年开展工作技能培训,重新塑造人格,帮助他们回归社会。已入住基地的10名青少年,除两名案件尚未审结外,其余8人已健康地回归社会。
28年来,她无私奉献、以身作则,与检察干警们在维护公平正义、强化法律监督的道路上,始终和衷共济,迎难而上,尽力守护一方水土的平安与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