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人眼里,80后往往与自私叛逆、责任感弱等关键词紧密相连。
而在启东市法院领导和同志们的眼里,1981年出生的青年法官陈杰却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辛勤耕耘在法律与情理的土壤上,温暖了无数尘封的心扉,解开了众多当事人的心结。
在法院工作的9年时间里,陈杰连续两年被南通市中级法院记三等功,2011年被南通市中级法院评为涉诉矛盾先进个人、五星级法官,2012年被南通市委政法委评为公正廉洁执法标兵、被省高院记个人二等功,2013年被启东市委政法委评为“启东市十大法治人物”。
中专生到法官只为童年一个理想
陈杰童年的理想是当一名法官。初中毕业后,他却阴差阳错地成为一名主修食品营养专业的中专生。出于对法律的信仰与执著,陈杰完成中专学业期间,凭着一股顽强的毅力,如愿拿到了自学考试的法律大专和本科文凭,2002年顺利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
之后,陈杰进入了当地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周围的亲友都艳羡不已,但是陈杰心里总是有些不甘心。
2006年,怀着对法官这一特殊职业的崇敬和向往,陈杰考进了启东市法院,开启了自己的法官之梦。“一进法院我就分在了基层法庭,每天面对的都是些家长里短的小纠纷,法律关系很简单,原以为凭着自己这么多年的律师工作经验,处理案件应该得心应手,可是我想错了。”
“基层的案子看似简单,但里面牵扯的人情关系却很复杂,法官不能就案办案,而要真正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老法官的这句话让陈杰深受触动。“每次做调解工作做得灰心了,这句话就神奇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逼自己再试一次,再想想办法……”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9年,他审理了一起相邻权纠纷,东西两家邻居,闹了点不愉快,互相找茬。东家说隔壁的厕所影响了他家通风,西家称东边的大树影响了他家采光,双方在法庭上吵得不可开交。
“如果只是就案论案,那可能治标不治本,甚至还会激化两家的矛盾,唯有从源头上找到矛盾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才能真正了结此案。”此时的陈杰早已褪去了初出茅庐的青涩,处理起这类邻里矛盾得心应手。休庭后,他与双方当事人分别交谈,耐心倾听他们诉说,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给他们条分缕析。尤其当得知东家有子正在处对象时,他抓住了这个切入点,“和睦的邻里关系也是女方考察的一个方面,你打这官司即使赢了,也是伤人一千自伤八百,何不退一步呢?”
在陈杰的不断劝说下,原告方自愿撤诉。看着这两邻居握手言和的场景,陈杰觉得自己离实现公平正义的理想又近了一步。
普通法官到中层时刻不敢松懈
2012年底,启东法院打破传统论资排辈的束缚,所有中层岗位重新竞聘。在这场激烈的竞岗角逐,陈杰脱颖而出,被提拔为该院最年轻的中层副职——久隆法庭副庭长,随后又调任执行局副局长。
“还没来得及庆祝,担子就压下来了。”甫一上任,30多个旧存执行异议案件就移交到了陈杰手上,他迅速确定了工作思路:新来的案子,能先行解决的赶紧化解;旧存的骨头案,勤翻卷宗,逐个击破;能通过执行异议解决的绝不拖成信访案件。
施某的案子看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颇为棘手。两年前施某与前妻刘女士离婚时,法院判决房子归施某所有,但是一直没有去办理过户手续,房子仍在刘女士名下。后来刘女士与人做生意失败,欠下了十几万的债务,被债主诉至法院。债主向法院申请执行,法院便查封了这套房子。
陈杰经过认真审查,裁定中止对该房子的执行。可是债主却不乐意了,跑来法院嚷嚷,还闹着要上访。陈杰耐心地给债主讲解相关法律,并托施某做刘女士的工作,劝她尽快凑钱还债。在陈杰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劝导下,最后施某顾念旧情,先替前妻垫付了债务,而前妻欠他的则分期偿还。
“这一结果三方都很满意,可以称得上典型案例。能有这样的效果,和陈杰多年在基层法庭与群众打交道的经验是分不开的。”该院执行局局长徐施宏称赞道。
今年年初,启东法院决定入驻淘宝网司法拍卖平台,作为执行局的青年干将,陈杰主动请缨,组建了一支精干的网拍团队。“为了确保不出差错,我时刻保持大脑高度运转,务必想得周到、想得全面,确保拍卖中不出差错。”本是为了提醒自己,陈杰每想到一个注意点就随手记了下来,如今已经形成了一份五页纸的《司法网拍注意事项》,执行局里人手一份。注意事项明确了如无特殊情况,原则上要腾空后再拍卖,这就使得网拍工作更加规范,避免了很多后续的麻烦。
今年3月,该院首次在淘宝上拍卖机器设备。陈杰一遍遍核对设备确定材料、执行裁定书、扣押清单、封条公示照片、评估报告等,银行风险管理科的工作人员打趣他比姑娘家还仔细。
定下“三不”之规,给儿子树好榜样
担任执行局副局长后,陈杰依旧每天提前一个小时上班,下班前坚持把手头工作做完才离开法院。常有人问他,会不会忽略家庭。他总是笑着说:“多少会有点,但是我是尽量把工作和生活分开的,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宁可在院里多加一会儿班,也不把工作带回家做。”
陈杰的爱人是老师,平时要带学生早读、晚自习,工作也很辛苦。儿子才上幼儿园,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需要很好的家庭教育。休息时间,陈杰都用来陪伴孩子,而孩子也是他不断勤奋刻苦、廉洁自律的动力源泉。
“以前还没有这么深的感触,一次参加了幼儿园的亲子活动后感觉很不一样。”那天,陈杰跟着儿子去幼儿园,听到儿子很骄傲地跟小伙伴们介绍自己说:“这是我爸爸,我爸爸是法官!”他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这么荣耀过,比得再多的荣誉都开心。
“那时我就对自己说,我是一名法官,也是一名父亲,我要给儿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让他无论什么时候,都能骄傲地对人说,‘我的爸爸是法官’!”此后,陈杰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苛,还定下了“三不”之规:绝不接受当事人宴请、亲朋往来绝不谈工作、绝不收受任何礼物。
“其实,很多打招呼的人也无非就想得到一个公正的待遇。只有我们严格依法办案,想方设法帮当事人解决问题与困难,才能让他们放心、满意。”说这话时,陈杰正在教儿子认字,儿子稚嫩的小手正指着那张写着大大的“廉”字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