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浮尸,不仅要打捞,更要对尸体进行检查。南京市公安局水上分局法医陈冶秋常年从事这种在外人眼中“脏、苦、臭、累”的工作。9年来,他的足迹遍及南京每一片水域,用执著和坚守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从警9年,参与处理673具尸体
今年33岁的陈冶秋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法医专业,2005年8月考入南京市水上公安分局刑警大队,跟着老法医邵国伟学徒。水上法医的工作环境主要在长江和秦淮河的江滩、水面,水文条件复杂,危险性大。这样的工作条件,与陈冶秋想象的在实验室工作差距巨大。
上班几天后,警方在雨花台区板桥汽渡附近江边发现一具男体,尸体高度腐败,半陷在江边污泥里,尸表苍蝇、蚊虫乱飞。离现场还有20多米,陈冶秋就能闻到腐尸特有的恶臭味,熏得他连连作呕。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情景,陈冶秋懵了。邵国伟打趣地说:“这里就是我们的实验室。”
陈冶秋跟在邵国伟后面,踩着污泥在尸体旁忙了半个多小时,强忍着坚持到尸体处理结束。工作结束后,陈冶秋脸色苍白,几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他说,在从警最初几个月里,他常常反胃,没有食欲。但他强迫自己坚持,经过一段时间磨合,他渐渐适应了工作环境。
2007年,草场门桥附近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犯罪嫌疑人将出生仅3天的亲孙女扔进秦淮河。在侦破过程中,为了寻找被害者尸体,陈冶秋连续7天,沿着秦淮河逐段搜寻每一个河沟、污水口、下水道,最终在一个河沟不起眼的地方找到尸体。嫌疑人辩称婴儿出生时已经死亡,所以才抛弃的。但经过对婴儿体内硅藻含量的检测,陈冶秋确认婴儿被溺死的论断,从而判定这是一起故意杀人案,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
从警9年来,陈冶秋参与处置了673具尸体,为400多逝者找到了亲人。
常年接触腐败尸体,造成鼻甲异常肿大
今年4月12日,水上分局内河派出所在雨花台区铁心桥秦淮新河水域打捞出一具女尸,但始终无法确定尸源。陈冶秋通过对尸体反复查验,发现尸体四肢僵硬形态异于常人,尤其是左手蜷缩要比常人稍许用力,加之右腿同样存在轻度弯曲状况,陈冶秋推断死者生前应患有精神病。依据这一线索,办案民警很快通过警务平台失踪人员库找到了尸源信息。
水上尸体九成以上都高度腐败,散发出异常刺鼻的刺激性气体,并且尸身上蛆虫满身,绿头苍蝇乱飞。尽管工作环境恶劣,但法医验尸最近时需要离尸身不足2厘米。因为常年接触腐败尸体的刺激性气味,陈冶秋的鼻甲异常肿大,说话时鼻音很重。
水上分局刑警大队大队长吴洪俊说,有一次,陈冶秋为了观察尸体内脏部位,没有戴口套,凑近尸体胸腹腔观察。对此,陈冶秋却表示,隔着一层口罩,接触的味道就不是“第一手”了。他还自嘲,虽然他鼻甲肥大,但对异常气体依然十分敏感。
尊重生命、尊重逝者
尊重生命、尊重逝者,一直是陈冶秋秉持的理念。“我处理过673具尸体,其实是交了673个无声的朋友。”每一次运送尸体,陈冶秋都会提醒同事“轻抬轻放,逝者也有尊严”。每一次解剖完尸体,他都要重新缝合、清洗切口;每一次与死者家属交谈,他都避免用尸体两个字,而是用“遗体”,以避免对家属过多的言语刺激。
2012年8月的一天,长江大桥水域发现一具高度腐败尸体,而尸体附近芦苇众生,船只根本无法靠近。为了不让尸体受损,陈冶秋提出将尸体抬出芦苇荡。出警的5个人轮流抬着尸体在芦苇里行走。3公里长的芦苇路走了近3个小时,终于将尸体转运至开阔地抬上警车。
爱生活爱厨艺的80后“暖男”
“他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但他绝对是一个好丈夫的人选。”这是陈冶秋妻子夏琳琳对他的评价,频繁的加班,不懂浪漫,很少有时间能陪伴妻子,经常三更半夜接到电话就出现场,这一切让夏琳琳颇有微词。
“只要周末不加班,都是他忙着买菜做饭,带我父母出去散心。80后的男生很少能做到他这样成熟稳重。”夏琳琳说,她赋予了陈冶秋一个“暖男”的称号,为了抓住她的胃,陈冶秋专门到新东方学习烹饪,还考了一张三级厨师证。
从业9年,陈冶秋从未告诉过妻子自己的真实的工作性质,妻子以为法医就是医生。直到今年5月初,一档电视节目报道了陈冶秋的事迹,家人才知晓他的法医工作多么辛苦。
2004年底,陈冶秋所在的法医班开始到全国各地公安机关进行法医学专业实习,学校规定的法医学专业实习基地,包括北京、深圳等大城市的公安局和风景秀美的桂林市公安局。陈冶秋放弃大城市实习的机会,选择到自己的家乡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法医中心进行法医专业实习。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喜欢南京这个城市,愿意为此付出所有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