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魏,现任徐州市铜山区郑集法庭副庭长。在23年的法官生涯中,陈魏长期奋战在基层人民法庭执行工作第一线,以对法律和事业的无限忠诚,恪尽职守,努力工作,赢得当事人的充分肯定和赞许。他被评为铜山区十佳政法干警、徐州市优秀军转干部,两次被市中级法院记个人三等功,被表彰为全省人民满意法官,今年被省高级法院记个人二等功。
“体验式执行”引起社会关注
郑集镇付沃村85岁的金赵氏老人因赡养纠纷提起诉讼,法院调解其三儿子和二儿媳两家以1个月为节点,轮流为老人提供住所,然而老人却因家庭矛盾被赶出家门。为了老人生活费、口粮和居住问题,陈魏先后17次到老人及儿子家做疏导协调工作。
今年5月,又轮到三儿家提供老人住所,金赵氏却因婆媳关系紧张,住进了村里不足三平方米的垃圾池。5月5日,陈魏得知情况后再次前往该村执行,考虑到金家三儿子金安患有心脏病以及强制执行并不能彻底解决老人赡养问题,陈魏将金安带到垃圾池,与其共同体验老母亲逼仄的生活环境和凄苦的生活状况,现场对其进行情与法的教育,最终促使其将老母亲接回家中。此后,他又进行了多次回访,保证金赵氏老人有着安定的生活。
“判”不孝子同坐垃圾池“体验式执行”,加之执行节点恰巧处在母亲节前夕,立即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响。各大门户网站和全国数百家报纸、电视台、电台对其进行了报道,人民日报、央视网、最高人民法院微博均推荐转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新闻面孔”专栏介绍了陈魏此案执行技巧,《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为徐州法官“换位体验式执行”点赞,《新华每日电讯》时评评价为:“这就是司法智慧的体现。”数十万条新闻评论和微博跟帖,在谴责老人儿子不孝和表达对老人赡养问题关注的同时,不约而同对此案执行方法点赞和肯定,陈魏也被网友称为“中国最温情法官”“最美执行法官”“正能量的代表”。
念好“快、勤、硬”三字经
近年来,陈魏带领的执行组每年执结案件800多件,其中个人完全执结案件都在200件以上,连续多年在全院名列前茅,同事们亲切地称他为“拼命三郎”。在他看来,做好执行工作关键是要念好“快、勤、硬”三字经。
“快”是及时办理。只要案件交到他的手上,都是在第一时间了解案情,建立阅卷笔录,确定执行方向,迅速开展执行行动,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案;“勤”是多方查找执行线索,积极开展执行行动。为了抓住转瞬即逝的执行时机,陈魏以法庭为家,休息日加班加点办案,凌晨四五点蹲守被执行人家门也是习以为常。向金融机构、车管所、房地产管理部门、工商机关调查被执行人存款、车辆、房产、投资等情况,查扣处置被执行人财产,不管是严寒酷暑还是风暴雨雪天,执行的脚步一直在疾行迈进,努力保证了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及时兑现。2012年以来,他执结案件标的1000余万元;“硬”是不惧凶险,敢于碰硬。对于那些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和暴力抗拒执行者,依法采取司法拘留等强制措施,每次带队执行总是冲在最前面。
一些当事人为他的工作精神所感动,在案件执结后诚心表示感谢,也有的被执行人试图通过向他请客送礼达到拖延执行的目的,他都毫不犹豫地回绝。多年来,经常有群众向法院、法庭和执行局领导表示对他工作的赞扬,但从没有对他工作或廉洁方面的投诉。
讲究执行艺术促和谐
陈魏身处执行岗位多年,执行经验丰富,一些重大、棘手的案件往往交他承办,对不同主体、不同类型的案件,针对不同性格的当事人,陈魏总能找到恰当的执行方法。
对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案件,陈魏坚持把“和谐”放在执行标准的首位,加强思想疏导与法律释明,综合运用各方力量化解当事人矛盾,以耐心、真心、诚心赢得了当事人的信赖。他所办结案件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与和解执行的占90%以上。
申请执行人耿某的丈夫在一起矿难中去世,矿场赔偿了30万元抚恤金,但这笔钱被其公公领走,经过多次催要均遭到了拒绝。为了抚养两个丧父的孩子,耿某将其公婆告上法庭,法院最终判决抚恤金中的16万余元归耿某及其子女所有,而这些钱却被其公公从银行取出藏匿。案件到了执行阶段,为了及时化解矛盾,陈魏一次次上门对被执行人进行说服劝导。
针对被执行人担心儿媳拿到钱后改嫁,自己的孙子女可能得不到应有照顾的顾虑,陈魏一方面不厌其烦地向其讲解法律规定,一方面督促申请人以诚信和态度争取被执行人的信任。同时,联系区委政法委、当地镇政府、司法所和民政部门、村组干部,一同做被执行人的思想疏导工作,研究有利于双方接受的执行方案,最终达成由村委会为第三方托管、按月支付小孩抚养金的给付方式,得到了双方的认可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