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司法行政岗位上奉献了29个春秋,先后化解各类疑难纠纷1127件,预防和避免民转刑案件105件;接管的326名社区服刑人员、426名刑释解教人员无一人重新犯罪;在年仅27岁的爱子发生车祸罹难后,仍然一心扑在工作上;离退休还有3年,却在工作途中夜遇车祸,永远地离开了他深爱的百姓——
“面对矛盾纠纷,他有愚公移山的决心与执著,没有解不开的心结。面对特殊群体,他有水滴穿石的恒心与耐心,没有感化不了的人心……”“五一”前夕,市司法局举办的一场先进事迹报告会,打动了台下数百名聆听者。
刘荣贵,如皋市江安镇司法所原所长。他将百姓视作亲人,用心化解矛盾,用情感化人心,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夜遇车祸,辛劳所长不幸离世
“是他调解了我和邻居的17年纠纷! ”“没有他,我现在还在混日子! ”虽然刘荣贵“走了”3个多月,镇里的老百姓仍念叨着他。
今年1月8日,农历蛇年腊月初八。晚上6点多,刚放下饭碗的刘荣贵,又顶着夜幕向外走去,他要去与外地来如皋的企业商讨筹建同业商会法律援助中心和企邻矛盾纠纷调委会事宜。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一场意外突然降临。一名外地来如皋的打工者骑着电动车将刘荣贵撞倒在路牙上。等送到江安医院抢救时,刘荣贵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真情倾注,化解村民多年积怨
刘荣贵,1957年生,1980年退伍后先后当过工人、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所长。掐指算来,自1985年担任乡司法助理以来,他在司法行政岗位上整整奉献了29个春秋。“有法律难题找刘荣贵。”“有纠纷找刘荣贵。 ”在同事和群众的心目中,刘荣贵是个办事的“能人”。他先后化解各类疑难复杂纠纷1127件,预防和避免民转刑案件105件,仅2013年,就经手处理非正常死亡27件,啃下了一个个矛盾纠纷“硬骨头”。
2012年5月,退休教师刘某为了满足101岁高龄岳母叶落归根的愿望,请人维修老家六团村的房子,不料遭到邻居徐某的阻止。原来,17年前徐家盖楼房时,因刘某等人阻挠,前后耽搁了5个多月。建房后不久,徐家的小儿子与母亲相继去世。徐家一直认为是刘家坏了他们的风水。相隔17年,矛盾再次激化,徐某要求刘家赔偿9万元。由于徐某白天在城里打工,刘荣贵就每天凌晨5点骑摩托车赶20多里路准时到徐家沟通调解,最终用诚心感动了徐某。
哪里有疑难矛盾,哪里就有刘荣贵的身影。“白加黑”“五加二”成为了他的工作常态。
爱心指引,迷途对象重获新生
除了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司法所还承担着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重任。这项工作不仅是对矫正人员的一种帮助,更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没有刘荣贵所长,就没有我的今天!”说起刘荣贵,江安镇村民徐某难掩悲伤。 2007年,曾是江安镇首批农民企业能人、后因经济案件被判刑入狱的徐某假释回到江安镇,接受社区矫正。由于徐某在监狱服刑时间达9年之久,其妻已离他而去。为此,徐某曾一度消极沉沦。刘荣贵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关心照顾徐某的生活,教育、引导徐某自觉接受社区矫正。 2010年秋,在他的撮合下,已解除矫正的徐某重新组建新的家庭,四代同堂,其乐融融。 2011年,又是在刘荣贵的指导帮助下,徐某发挥自己的经营特长,做起酒类批发与商贸流通业务。如今的徐某不但还清了债务,还有了近百万元流动资金,而刘荣贵无疑是他的大恩人。
不离不弃,用爱为迷途的人们指引方向。多年来,刘荣贵先后接管的326名社区服刑人员、426名刑释解教人员无一人重新犯罪。
丧子之时,强忍悲痛奔忙依旧
基层岗位默默奉献,刘荣贵先后被表彰为如皋市首届“十佳和谐卫士”、南通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优秀人民调解员,并荣记个人三等功两次。他严格要求自己,给自己定下“三不”原则:不让群众多跑腿、不用职权谋私利、不触碰党纪红线。刘荣贵总说,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把群众的事办好、办实,心里才踏实。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1年9月,在江西打工34年的周群村13组农民、66岁的马锦凡,拖着46岁的妻子和7岁女儿回到老家。接近年底,马锦凡多次打电话给市长热线和市委主要领导,要求解决吃、住及孩子上学等困难。江安镇把安置马锦凡的事情交给了刘荣贵,他立即赶到周群村13组。当在低矮的平房里找到蜗居的马锦凡一家3口时,刘荣贵落泪了,他动情地说:“在外漂泊30多年,你们一家不容易。户口、孩子上学等困难,我们一定帮助解决。 ”为了兑现这句承诺,他先后3次前往镇教委办和学校说明情况,以司法所长的名义作担保,将马锦凡的女儿马松萍送进了学校课堂。刘荣贵又帮助马锦凡出具申请报告,协调邻居予以证明,到南通市公安部门备案……终于赶在春节来临前,把崭新的户口簿送到盼望已久的马锦凡手中。看到一家3口露出开心的笑脸,刘荣贵感到由衷的欣慰。此后,刘荣贵还协调为老马家办理了低保,解决了基本生活保障。
谁能想到,就在刘荣贵为马锦凡一家奔波之时,他正承受着巨大的丧子之痛。 2011年底,刘荣贵年仅27岁的爱子发生车祸罹难,原本幸福的一家遭遇晴天霹雳。在痛失爱子的当口,刘荣贵,这名曾经的军人,一边料理突如其来的事故,劝慰年轻的女儿、儿媳,安抚年迈的母亲,照顾相依为命的妻子;一边强抑着悲痛的眼泪,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
亏欠家人,留下三个未了心愿
基层司法行政岗位上一干就是29年,刘荣贵倾注了满腔热血。他的溘然离去,最痛苦的莫过于他的家人。
刘荣贵家住江安镇新建村27组。二层小楼与邻居家相比明显低矮,在村子里算是中下水平。 3年前,刘荣贵儿子的离去,让整个家庭笼罩上巨大悲伤。谁会料到,刘荣贵竟又撒手人寰。回想起丈夫的点点滴滴,刘荣贵的妻子徐秀梅泪如雨下。“他一心扑在工作上,经常几天几夜不回家! ”徐秀梅说,每每农忙之时,别人家都有男主人忙农活,而刘荣贵因工作繁忙,基本无暇顾及。去年“五一”前夕,刘荣贵说好了趁着难得的假期陪陪家人。谁曾想,镇里一处工地突发工人坠亡意外。经过三天两夜的工作,刘荣贵终于将矛盾成功调解。假期没了,因为连日劳累,刘荣贵的嘴上还起了泡,最终不得不前往医院挂水。
刘荣贵生前有三个愿望:为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办个长寿宴;请个摄影师来家中拍个“全家福”;退休后带着家人去北京玩一趟。 80多岁的老母亲还等着他说说话、拉拉家常;相濡以沫的妻子还等着他一起撑起这个家;懂事孝顺的女儿还在等着挽着他的手臂出嫁,可如今,这一切都成为了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