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祥明在企邻纠纷中单独做某企业负责人的思想工作(左一为顾祥明)
“走,找明侯评理去”、“找明伯说去”、“说给明哥听”,在白蒲镇林梓社区,当老百姓遇到矛盾时,总喜欢这么说。这个长辈叫他“明侯”,小弟叫他“明哥”,晚辈叫他“明伯、明爹”的人究竟是谁?他就是该社区民调主任顾祥明。
1987年就成为农村基层干部的他,已经有十多年的民调工作经验。林梓社区有46个居民小组,2239户人家,社区有纺织、服装、针织、铸造、化工等70多家企业,有20多个商铺的红木大世界。暂住人口1200多人,社情复杂矛盾多发。然而凭着他带领社区民调委一帮人的尽心尽力,平息了一场又一场纠纷。所在社区年年被评为民调先进集体,他本人曾多次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和肯定。2008年,被林梓镇人民政府评为“优秀调解员”。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和事佬”。
一、威信信人,小事化了。
林梓社区人口达到八千多人,平时“鸡毛蒜皮”的小矛盾时常有之,又不值得搬到桌面上说,但是一个在群众中有威望的人一出场,三言两语就能化解。顾祥明就是这样一个在老百姓心中有威望的人,可他深知这个威望来之不易,守之更难。首先自己要以德立威,自己失去了德行,失去了公平公正,威望随之而去,所以,每次化解小矛盾都要了解事情,以事实为依据,讲公正话,让双方都能接受。偏心了,人家下次就不信任你了。他就是在这种信念下辛苦而幸福地做着这样大家认可的“和事佬”,将许多小矛盾及时化解。该社区留守儿童李某因玩耍与邻居一小孩发生口角,引起双方监护人之间的小矛盾,他得知后到现场简单调解,全社会都在关注、关心留守儿童,你们是邻居更应谦让,相互照应,相互关心,将小纠纷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以情感人、握手言好。
人总是有感情的。遇到家庭纠纷,他总是从亲情入手,以情感化人。2011年,该社区姚某与顾某夫妻之间打架,男方将女方打得鼻青脸肿,闹得要离婚,女方打电话给他,他立即叫双方到居委会调解室来讲明情况,顾某又哭又说,原来她丈夫打牌打到天亮,回家叫开门。她没听到,丈夫就用脚把门踢开,而且走到她跟前,就是两拳,还踢了她一脚。获知这些事实情况,顾主任讲了一个身边因为赌博导致家庭破裂并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劝说姚某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贤惠的妻子,要珍惜,并严肃指出他犯了三条错误,一、打人是侵犯人身权利;二、赌博是不对的;三、家庭暴力也是犯罪。在姚某有所醒悟之后,要求他向老婆赔礼道歉,下次不要这样冲动。对女方也警告说不要随便讲“离婚”二字,你们的夫妻感情没有达到确已破裂,仅为这桩事要讲团结和谐,经教育劝说,夫妻双方达成共识,两人和好,,一直到今天他家都非常和睦。
三、以理服人、大事化小
有些较大的矛盾,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做到以理服人,将大事化小,严控上访事件发生。2003年老镇区上有一家化工厂,周围20多家农户的水稻,本是绿油油,一夜之间变成跟火烧了一样,农户们找到居委会要求给个说法,不然上访市政府。当他得知情况,立即赶到现场,看了几圈,认为不管怎样,先打了电话,通过镇环保助理拨通了市环保局,不到两个小时,环保局就派人赶到现场,由环保局论证处理。当时老百姓还是不听劝说,认为“一级糊一级,糊糊就没得”。老百姓还是不理解,在这种情况下,他把老百姓组织起来开会,统一思想,不要群体去找哪一家厂方,等环保局鉴定出来再说。环保局在两天内,很快就给予答复,确实属于污染。他就主动找了厂方,厂方当时还不认可,即便认可厂方也不知道怎么赔偿。他给厂方出了一个主意,待稻谷好收的时候由厂方统一收下,晒干后作为饲料粮处理,按当时的市场价,每亩1200斤计算,最后老百姓拿钱,受损的部分由厂方补贴,把厂方的损失也降到最低,最后经过他耐心细致的协调,老百姓满意,厂方老板也满意。
四、以法育人,死结解了。
有些矛盾纠纷,尤其是经济纠纷,仅靠说情说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他经常去法律服务所与法律工作者交谈交谈,请他们讲讲法律知识,协助社区调委会工作。该社区有一个农户住15组,叫任某,在十多年前,把空房卖另一方叫宗某,2012年镇红木市场扩建时,该房需要搬迁,通过评估对该房的补偿为十多万,任某一想,房子当时卖给人家时65000元,补偿款却高达十多万元,感到心中不平衡,要起诉上访,给拆迁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经他耐心说服,找到相关人,摆清事实,讲明道理、法律法规,在任某受到教育,懂得了法律的严肃性后。作出了让步,心中的死结解开了。当时有可能演变为经济案件的纠纷经调解取得成功,搬迁工作及时完成,保证了该项目按时动工。有次,该镇有一个律师与他开玩笑,社区有他这个“和事佬”、“土法官”,乡镇律师将来要失业了。
他的努力工作,赢得了一方和谐,一方平安。他情系调解工作,上为党委政府分忧,下为社区百姓解难,将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十余年的工作中,他成功调解处理各类矛盾纠纷4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为社区的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社区干群都称他就是社区的“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