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称“水上漂”,不仅是因为他水上功夫好,还有他成年累月“漂”在水上,与船民打交道而得名。21年来,从未间断过,他就是南通开发区公安分局营船港水上派出所民警徐锦奎。
说徐锦奎是“水上漂”一点也不为过,他能憋一口气潜水50多米远,功夫的确了得。“我打小就会游泳,从当兵到做水警,这辈子就没有离开过水。 ”徐锦奎说,游泳也是一名合格水警的硬功夫。
21年来,他救起了46名落水者
10月28日下午2点,南通开发区江海农场的袁某来到四号坝闸垂钓,他站在一条小渔船上钓鱼,准备挪动位置时,一不小心掉到江里,不会游泳的袁某出于求生本能,双手紧紧抓住船舷上的绳子声嘶力竭的呼喊救命。
恰好,徐锦奎在四号坝闸周玉珍的船上办证,听到呼救声,他快步走出船舱,只见一男子正在水里挣扎。来不及脱掉更多的衣服,他便一头跳进水里,向落水者游去,与随后赶来的船民一起将人救起。“没什么比生命更珍贵的,我没有理由见死不救! ”徐锦奎说,当水警跳水救人是常事,21年来,他成功救起了46名落水者。
为精确出警,他自制水上区域图
谁都知道船民流动性大,但哪条船舶停在什么位置?何时返回?哪家船户有什么事情?徐锦奎心里都清清楚楚。“没有什么讨巧的,脚板底下见功夫。 ”徐锦奎告诉笔者,在开发区长达100余公里水域里,大小闸就有6个,最远的闸距派出所有35公里之多,每年在警务区6个码头的停靠装卸作业船舶流动量有1万多条,每天经过的大大小小船只流量高达1000余艘,为及时掌握船民的情况,徐锦奎骑着电瓶车沿着每条河,每座桥、每个闸、每条船,逐一登记造册,并给辖区内外埠长期停滞的1000余条船只的船民办理了船舶户口簿及船民证,逐一上网登记造册,做到船不漏户、户不漏人,600余条船舶、1200余名船民个个都有了“户籍”档案。
同时,他还做了个有心人,根据水域特点和船民路途远近等情况,绘制了一份水上区域图,在图上勾画出区域船舶船民具体分布位置,便于快速精确出警,为船民提供服务。
为解民忧,他办起“水上流动警务室”
“牛宝,上次你们几家暂住证已办好了,你帮我发一下,顺便通知一下大家,流动警务室来了。 ”徐锦奎说着,顺手把一块蓝白相间的“开发区公安分局营船港流动警务室”牌子挂在船民牛宝家的船上。
11月5日上午,徐锦奎驱车来到裤子港闸,纵身跃上船民牛宝家的船。 3年多来,徐锦奎已习惯于走到哪儿,就把“水上流动警务室”的牌子挂到哪儿。
今年9月,暂住裤子港的安徽船民裴学青的孩子到上学年龄,一连数日,他跑了就近的几所小学校,都不愿意接受,为此,急得团团转的裴学青夫妇来到“水上流动警务室”找徐锦奎。
徐锦奎了解情况后,立即与开发区实验小学联系,多次找学校领导商量,最终让小宏宇高高兴兴地走进了教室。据了解,10多年来,徐锦奎将50多名外埠船民的孩子送进了学堂。
南来北往的船民或许并不知道水警具体做什么的,但如果问起老徐的为人,他们个个都会竖起大拇指,“好人徐锦奎”。
自从2010年4月办起了“水上流动警务室”,大到孩子上学、调解矛盾,小到给不方便上岸购物的船民购送米面、蔬菜和淡水,徐锦奎从没有推脱过。“人活在世上,要有精神支撑,对我而言,服务好船民便是一种满足,做点实在事心里觉得踏实。 ”当问及辛不辛苦,徐锦奎有着自己的幸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