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永军,男,1964年生,自2000年6月担任宜兴市宜城街道司法所长以来,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十佳人民调解员”、“江苏省优秀政法干警”,连续10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四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007年被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人民模范调解员”称号。所在司法所先后荣获“无锡市五星级司法所”“人民满意服务窗口”、“江苏省优秀司法所”等荣誉。
在街道办,我们碰到了街道党委副书记蒋宁鹏,说起葛永军,他连说了三个好:
“好,很好!非常好!”随后,他讲起了葛永军处理的一个棘手案例。
2007年夏,一场飓风将辖区内某厂临时钢构建筑整体掀起,砸中附近三户农宅。
“这是天上掉下来的横祸,我们没有赔偿责任。”厂方一再强调天灾的不可抗力,拒不赔偿。
三农户到厂索赔未果,立即喊来村里40多个农民带着锄头铁耙堵住企业大门。厂方也不示弱,一个电话迅速聚集20多名小痞子。双方对持着,械斗一触即发。
接到报告,葛永军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见一个小痞子正从汽车后备箱拿出一把马刀,葛永军的心猛地一惊,他手急眼快,一下冲到小痞子面前,大喊一声:“我是司法所长,你想干什么!”用在部队练就的擒拿术奋不顾身地夺下了马刀。
随后,他一边联系派出所,一边责令厂方负责人劝退闲杂人员。在他义正词严的训导下,厂方老板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解散了无关人员。经过葛永军有理、有据、有节的耐心协调,双方达成赔偿协议,一起眼看就要兵戎相见的纷争,终于云消雾散。
“如果葛所长不及时介入,就有可能演化为宜兴版的‘海南东方械斗事件’。”蒋书记心有余悸地说。
“我是‘和事佬’,但不和稀泥。每当看到成功调解后当事人满意的笑容,再累我也觉得值。”多年来,葛永军不是在帮助村民调解,就是在赶往调解的路上。在他眼里,只要秉持一颗公平正义的心,没有协调不了的矛盾。
领导连说三个好,在群众眼中他成了“神”。
“连我这样的难题你都解决了,葛所长,您不是人,您是个神!”说这话的是一位老上访户俞敏。
2009年4月,俞敏因举报邻居蒋金违建而发生争执,其妻子被蒋金推倒受伤,在住院结束后,由于对公安鉴定及派出所处理不服,赖住在医院走廊两年五个月,就是不走。
“50万赔偿费,少一个子都不行。”俞敏放出话来。在此期间,他多次坐在派出所、公安局、市政府大门口上访。状告派出所不公,并扬言要与包庇者同归于尽。
“葛所长,这家伙有神经病,全村人都厌,你千万不要被这个鬼缠上惹火烧身。”好心人劝道。
“我就不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葛永军得知余敏的情况后,下决心解决这项疑难积案。
“妹子,这个医院没有家里好啊,咱还是回家吧。”得知情况的第二天,他准备了一些水果,来到医院,看望俞敏的妻子。“你要相信我,会秉公处理。如果处理不好,你到我司法所去住!”
葛永军数次到派出所了解情况,并根据相关治安条例将打人者拘留了15天,余敏心头的疙瘩解开,终于接受了葛永军对双方的调解,一桩历时近3年的难缠纠纷终于化解。当俞敏手上拿着葛永军协调镇政府等有关部门给的5万元补助费时,这位老上访户百感交集,上访三年,跑了无数个衙门,不是没人理,就是推诿。葛所长一碗水端平,是真心为咱老百姓办事的。
令葛永军想不到的是,余敏现身说法,把另外辖区的几个老上访户都找来,要葛永军帮助调解。葛永军协调同行,出主意、想办法,帮助同行把这几起陈年积案也解决了。同行对他竖起了拇指:老葛调解真有一套。
其实,我刚上任后经手的第一个调解案例就让我很尴尬,因为刚接触这一行,对司法行政工作是擀面棍吹火---一窍不通。葛永军说。
那是2000年7月,当事人刘贵的围墙倒坍砸坏了邻居李齐院里的摩托车。结果李齐要刘贵赔偿车辆修理费500元,刘贵不服。
调解有底气,双方就和气。当时他从公正的角度调解,但当事双方却问他有何法律依据,他懵了,当即回家查阅法律条文,最后依据民法通则有关条文,让刘贵承担了一半的修理费用。双方均表示满意。
从此,为尽快打开工作局面,他潜心学习法律知识调解纠纷技巧,通过了自学法律本科学历考试,接着又自费进修心理学并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很快从门外汉蜕变成能独当一面、业务精通的行家里手。十几年来,他剪贴的司法典型成功案例剪贴本摞起来足有一尺多高,二三十本上千个案例。
“葛所长有才,站起来能讲,坐下来能写,遇到问题能解!”司法所的小潘敬佩地说。
他经常应邀到学校、政府机关等单位上课,传授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让广大群众对我们司法所有了全新的认识。
“不要怕老百姓,不要烦老百姓,不要嫌老百姓。”在谈到调解体会时,葛永军深情地说。
“怕”的原因主要是做了愧对老百姓的事。其实,老百姓最朴实,我们要真诚待他们。如果讲由于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让你“烦”的话,那起码也反应出你能力不足。我经常给同事讲,做群众工作要不怕烦,有火一般的热情,就不愁化不开坚冰。
嫌弃老百姓就更不应该了。司法行政干警应当有普通老百姓的情结,老百姓到我们司法所寻求公道,如果“冷硬横推拖”,拒之门外,看起来是态度问题,实际上是立场问题。你是站在人民公仆的立场上为人民办事,还是站在人民的主人的立场上冷漠群众、盛气凌人,这是衡量德性和品行的重要标准。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若嫌弃老百姓,那你就不配做共产党的干部!
正是有这样的群众观念,葛永军成为宜兴的“金牌和事佬”。
凭着过硬的专业素养与个人魅力,13年来,他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600余起;制止群体性集访、械斗90余起;经他解决的30余起信访结案、涉众经济纠纷,群众没有一件不满意,非正常上访、极端恶性事件和敏感事件的发生率均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