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江苏长安网 > 一线人物
一次艰难的采访——南通“雷锋式好律师”范长喜
2013-09-18 13:33:00  来源:江苏长安网

  近日,63岁的上海亚太长城(南通)律师事务所律师范长喜被南通律师协会授予“雷锋式好律师”荣誉称号。闻讯后,记者于9月11日赶赴南通采访。

  但采访并不顺利,因为范长喜不配合。对负面报道避之唯恐不及尚可理解,和正面宣传“躲猫猫”,这样的采访对象倒是稀罕。记者主动预约,不见!托律师事务所主任预约,不见!请律师协会出面预约,还是不见!最后,陪同记者前往采访的南通市司法局办公室的帅哥急了,直接抢过电话:“范大律师,采访任务完不成,领导要刮我鼻子的,你不能有难不帮啊!”好说歹说,电话那头的范长喜总算答应跟记者见上一面。

  如果说会面的前奏颇费周折,那整个采访过程只能用“艰难”来形容了,因为范长喜对自己的事迹介绍可谓是“惜字如金”。面对记者的提问,他几乎是在“挤牙膏”。

  在与范长喜的特殊交流方式里,有两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我是自愿的”和“不记得了”。他说:大学毕业放弃北京去陕西大山里支援三线建设,我是自愿的。在南通电声总厂兼民调主任,调解职工工作家庭纠纷,我是自愿的。1998年在南通市第六个报名加入江海志愿者,我是自愿的。考上律师证不能唯利是图,为政府和困难人群提供无偿法律服务,我是自愿的。平时帮助市民修理电灯、燃气灶,解决些小麻烦,我是自愿的。

  听范长喜谈成长经历,感觉就是一部“志愿者编年史”——“志愿”一词已经融入他的血液、思维、理想和人生准则当中。可当记者请他展开来说一说,谈谈遇到过的一些具体的人和事时,范长喜又一概以“不记得了”来推辞。记者问他:调解过哪些激烈的矛盾纠纷?他回答:不记得了!处理过哪些有影响的法律援助案件?不记得了!印象最深的一次好人好事是什么时候?不记得了!政府和受助群众给过他什么评价?不记得了!这么多年总共捐出多少钱?不记得了!有没有受到过误解和委屈?不记得了!

  范长喜对自己的事总说“不记得了”,但他谈到别人的事,却都没有忘,语速也会变快,显然记性很好。他不愿谈自己帮助了哪些人,却对7岁失足落水时救他上岸的路人念念不忘;他不愿谈投身三线建设经历,却对国家的培养教育感恩不已;请他介绍任原件一厂书记时做的实事,他却大谈特谈当年的搭档厂长是怎样开拓创新,令他钦佩;让他说说作为首批江海志愿者坚持15年的感受,他却表示自己只是江海志愿者创始人徐尔铸的铁杆粉丝,对不久前徐老的去世扼腕痛惜;让他谈谈免费提供法律服务损失多少收入,他却讲“我们主任的损失更大”;问他捐款的事情,他却告诉你雅安地震后一位记者掏出身上所有的钱。“你们记者真的了不起啊!”说着,老范还向记者竖起了大拇指。

  这样答非所问的非常规采访实际上已经进行不下去了,而记者也感觉没有必要再进行下去。刻意引导谈话,本身就是在打扰这位宽厚长者的善良心灵和平静生活。范长喜不喜欢宣传,也认为自己不需要宣传,他只是在做一个真实的自己。他对现状乐观而知足,对付出自然而无求,对组织和他人给予的荣誉和赞美却惶恐而感恩。记者觉得,把采访过程如实展现,就是在向读者诠注这位“雷锋式好律师”。

  几经辗转,记者搜集了一些第三方评价:南通年轻一辈的江海志愿者称范长喜是“骨灰级”;范长喜提供过免费业务代理的活动主办方称他为“法关公”;接受范长喜帮助后也加入志愿者队伍的退休教师邵德甫称他为“领路人”;范长喜的法律援助对象称他是“活菩萨”;范长喜的老婆孩子戏称他为“不赚钱”!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