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建华溘然离去,最心痛的莫过于他的家人。9月4日上午,记者在灵堂内见到了尤建华的妻子郭爱萍。守护着丈夫的灵柩,郭爱萍一脸憔悴,早已哭干了泪水——
弥留之际拉着妻子的手,却没留下一句话
回忆起老尤的最后时刻,48岁的郭爱萍止不住悲从中来。她说,老尤发病被送往医院后,做了心电图检查。当时,医生说情况非常不好,还询问老尤有无心肌梗塞病史。听到这一询问,郭爱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她的眼泪刷的就掉了下来。可她怎么也没有想到,此后,丈夫的病情急转直下。
“他突然喘不过气来,出了一身大汗。”郭爱萍告诉记者,中午时分,躺在担架上抢救的老尤病情突然恶化,不仅大口大口喘气、浑身冒汗,还咳出了血痰。“没事的,你肯定会挺过去的!”一旁的郭爱萍不断鼓励着丈夫,两人紧紧拉着手,可此时的老尤已经说不出话。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没有留下一句话。
下午5时16分,虽经4个多小时抢救,尤建华还是离开了人世,告别了他的亲人、朋友和同事。
妻子请求帮儿子找个好工作,他一口回绝
“他总是说‘没事,好人会有好报’,可这一次……” 郭爱萍哽咽道,老尤非常有责任心,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在他看来,自己的病痛根本算不了什么,咬咬牙就能坚持下来。“你就是工作要紧,身体就不管了?!”有时,郭爱萍也会“数落”老尤两句。他却说,“我挺得过去,老山前线打仗我都回来了,我是勇敢的人!我要站在人前,坚决不做落后分子!”
老尤长期患有高血压,郭爱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每天都会为他备好降压药以及保健品,叮嘱丈夫按时服下。郭爱萍告诉记者,老尤是家中的顶梁柱,遇到大事、难事,他总会自己扛下,不会让妻儿担心。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好丈夫、好爸爸,有时对妻儿却很“薄情”。
郭爱萍目前是南通醋酸厂仓储科的一名工作人员,之前一度是临时工。尤建华自始至终没有为妻子的工作找过任何人。从警伊始,他就给自己定下3条规矩:不向组织伸手要官,不给组织添麻烦,不用职权谋取权利。郭爱萍深知尤建华的脾气,工作再苦再累,回家后也是只字不提。唯有一次,因为儿子的工作,她向老尤开口了。
尤建华的儿子尤明今年24岁,毕业于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尤明来到离家较远的某船厂实习。年底时分,天寒地冻,尤明独自骑着电动车去上夜班,郭爱萍和尤建华很不放心。刚刚胃出血病愈出院的尤建华便骑着摩托车与妻子一同护送。看着父子俩如此辛劳,郭爱萍实在忍不住,提出让尤建华找找领导,为儿子找个好点的工作。“你给我添什么乱啊!”尤建华一口回绝了妻子的请求。
尽管没有父亲“铺路”,勤奋刻苦的尤明没有让人失望。此后的工作中,由于表现出色,他被单位授予“突出贡献奖”。今年6月,他又突出重围,成功应聘到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目前在机电车间调试科担任调试员。尤明说,父亲从小就教育他要独立,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默默助学,能为人民服务,是他最大幸福
对家人“薄情”,可对周围邻居,甚至素不相识的人,尤建华却倾注了满腔关爱。
郭爱萍说,楼道里的邻居,尤建华见到后没有一个不打招呼的。遇到邻居的小孩,他会从家里拿点水果等礼物送给他们。郭爱萍有时甚至半开玩笑地埋怨,“你对邻居怎么比对我们还亲啊。”
鲜为人知的是,尤建华还资助了广西东兰的一名贫困学生,每年都会准时将学费寄出。在血雨腥风的战场九死一生,尤建华生前说过,能够活着为人民服务,就是他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