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成广是盱眙县公安局盱城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熟悉的群众都爱称他老杜。老杜18岁参军入伍,在部队摸爬滚打16年,2000年转业到盱眙县公安局工作,13年来他一直扎根在派出所。特殊的成长经历和工作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与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2010年9月到盱城石牛警务区工作以来,他坚持走群众路线、信息化路线和关爱弱势群体路线,走出了一条社区平安模范路,复杂的石牛社区稳定和谐,群众满意度上升。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老杜两次被授予三等功,多次荣获嘉奖,被评为全县十佳政法干警、全市四星级社区民警等荣誉称号。今年7月5日,淮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亚青到石牛警务室视察工作时,对老杜的社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人民公安报》、《江苏法制报》、《淮安日报》等主流报刊先后对老杜的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
走群众路线是他的根本工作方法。
老杜常说,你只有常常联系群众、熟悉群众,群众才能支持你、帮着你,工作起来才会有基础、更省力。
石牛社区地处盱城镇东郊的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较多、治安形势复杂,是盱城派出所中比较难管的社区,老杜主动挑起了这个重担子,他将床铺搬到警务室值班室,一头扎入社区,从基础工作抓起,从走访群众做起,走遍了社区的角角落落,走近了社区的单位居民,并通过总结提炼出交朋友、结对子、管苗头、访居民、巡治安十五字群众工作法。
交朋友,老杜到各类重点复杂场所调查走访,与业主和员工广交朋友,既了解治安问题,也与他们聊聊家长里短。去年4月中旬,老杜到英皇KTV走访时,在与KTV员工进行交流时,老杜熟悉的一名员工反映该单位刚刚招聘了来自四川枞阳的年轻人有点可疑,老杜回所后立即对此人进行调查,发现他是浙江临安县局上网的诈骗逃犯。随即,老杜带人将此人抓获,为浙江等地破获诈骗案4起。
结对子,老杜到内部单位开展安全检查,自己与辅警和内部单位结成对子,帮助单位排查安全隐患,定期上门提醒内部单位负责人安全第一,虽然有点唠叨,但通过不断重复能让安全意识入脑入心。多年来,老杜对内部单位进行检查始终做到,负责人安全意识不提高不放过,安全隐患不排出不放过,安全措施不落实不放过,在他负责的石牛社区,内部单位没有发生一起火灾事故和侵财性刑事案件。
管苗头,老杜到小区居民家中走访,多年来养成了一个习惯,发现青少年有违法犯罪苗头的,一定会盯着管。每年寒暑假期间,是老杜深入居民家中走访的密集期,只要发现有人反映或者自己看到学生有泡网吧、吸烟等不良习惯的,老杜就会把这些学生作为帮教重点,与家长、村委会干部一起,教育他们改变不良的习惯。像这样的学生和青年,在他的工作日记里有80多名。在他的教育感化下,石牛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始终处于全所最低水平。
访居民,老杜到小区走访,遇到群众有什么难事,总是尽自己所能帮助解决。刚到石牛警务区工作时,为了尽快熟悉社区情况,他干脆将床铺从家中搬到警务室,群众时时在社区看到老杜忙碌的身影。有时老杜因白天忙于派出所其他工作,没有时间走访,就利用晚上时间上门,晚上一人走访不方便,他就说服妻子,让妻子陪着他,走访后还陪着他和巡逻队员在社区巡逻,夜深了就在警务室休息,石牛警务室被群众戏称为“夫妻警务室”。去年3月,石牛社区老王家的孩子快高考了,可是因为当年户口登记失误,年龄成了报考的障碍,老杜找当年的医生、找孩子的邻居、找她的伙伴,一次次线索中断又重获后,孩子的户口年龄问题解决了。老杜为外地农民工讨要过工资,让他们春节前顺利返家团圆;为下岗工人找过工作,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为失学儿童找过学校,让他们重新回归课堂……
巡治安,老杜所在的石牛警务室,所领导只给配了2名辅警,巡逻人手不够,他想方设法开展巡防工作。他在石牛村成立村级义务巡逻队,有队员22人,由民警或辅警带队进行晚上巡逻。他还发动石牛社区的15名退休人员,在散居小区自发组织白天义务巡逻;在整建制的6个小区,发动40多名退休人员开展邻里守望。在学校放寒暑假时,他还将放假的儿子带到警务区和他一道巡逻。每次夜间巡逻,老杜总要到居民门口转一转,发现居民家门窗没有关好、机动车辆没有锁好的,总要及时提醒。有空也常到社区内的重点人员家中走一走,话话家常。
依靠信息化手段管治安是他的工作特色。
老杜常说,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不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你的工作理念、工作质效都会被时代抛在后面。
老杜不仅善于做传统的群众工作,还熟练利用信息化科技手段,提升警务区工作水平。
用信息化手段攻克收旧业管理难题。石牛社区有数十家收旧单位和个体户,经营户良莠不齐,管理难度大。为解决这一难题,他联系治安部门先期开展一次收旧业治安整治,对违规经营的业主进行处理,借此契机强力推进收旧业安装治安管理系统,使得收旧业安装率达到100%,同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经营户及时传输数据。对不能严格落实数据传输制度的,加大上门检查的力度与频率,促其规范,效果明显。
用QQ、微博解决与年轻居民沟通渠道不畅的难题。石牛社区年轻居民较多,老杜向正在外地上大学的儿子学习使用QQ、微博进行交流,自己还购买了相关书籍学习,遇到技术难题,就向周围年轻人请教。把年轻居民的QQ号集中起来,建成QQ群,设立个人微博,尝试着在网络上与社区年轻居民进行沟通,经过一年多的使用,老杜已能用网络语言熟练地与网民交流,大家在网上都亲切地叫他为“老杜警官”。在“清网行动”中,老杜制作了石牛社区3名逃犯的“微博通缉令”,得到了10多条线索,依据线索仅用两天时间就抓获1名潜逃5年之久的逃犯。目前,老杜的QQ群有10多个群组,网民达到3000多人,微博有1万多粉丝。
用视频监控解决社区安全防范的难题。石牛社区不少街巷都是视频监控的盲区,盗窃等侵财性案件多发,老杜多次向上争取,社区于今年3月投入了20多万元,在社区的16条街巷安装16个点位的视频监控,并将视频监控图像接入警务室,加强重点易发案部位的监控,有效遏制发案。建成视频监控后,社区盗窃等侵财性案件环比下降了6.2%。
用短信平台解决治安宣传覆盖面不广的难题。盱城派出所于去年6月建成了短信平台,用于开展短信回访报警群众,使用效果很好。老杜将短信平台移植到警务区,他把收集到的社区居民、收旧业主、义务巡逻队员等人员号码分别分组,利用短信平台分门别类地发布短信,提示社区居民和义务巡逻人员做好治安防范工作,提醒收旧业主严格守法经营。近期网络诈骗、电信诈骗高发,老杜及时利用短信平台提醒社区居民注意防范,石牛社区仅发生一起类似案件,是全所10个社区中发生最少的。
关爱帮扶弱势群体是他的工作重点。
老杜常说,特殊群体更需要关爱,对他们只要多关爱一份,多体贴一点,群众一定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在老杜的走访日记本上,有专门一项内容,记录的是社区的弱势群体,哪家有残疾人经济困难的,哪家是因病致贫的,哪家只有孤寡老人在家的……他都一清二楚。在石牛社区工作的近三年时间内,老杜协助各级组织为社区80多名弱势群众解决各类困难60多件,辖区内没有一人到县去市赴省上访。辖区有个叫戴晓青的女子,身患尿毒症,每星期要进行三次透析维持生命,每月要花费上万元的医药费,几年来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上海的丈夫又抛弃了她,身边还有一个9岁的女儿,没有住房,家人在她哥哥家的平房上面悄悄盖一间简易的住房,被城管局按照违章建筑扒掉了,她的亲属把她抬到村里办公室不再过问。老杜得知情况后,立即去做她家人的工作,答复帮助她家解决困难,整整做了五个多小时工作,最终家人才同意让老杜开车将她送到其母亲家中。之后老杜和村里领导协商,帮她报销了所有医药费,并一次补助她七千元的生活费,当老杜和村干部离开她家时,她的母亲流着泪,拉着老杜的手说:“共产党好,你们警察是好人啊”。
老杜,一名既普通又平凡的社区民警,每天接触的是普通的社区居民,每天所做的是琐碎的家长里短,一个人一日、一周做好普通简单的工作不难,但要十多年始终如一地做好工作就很不容易。老杜头顶上闪闪发光的国徽,不仅震慑了犯罪分子,更照亮了社区居民的心田。